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有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共同担任,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回放观看了“天宫第一课”的全部内容,看完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除了天宫课堂的知识点外,还有航天员为国出征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学习。关于中国航天,孩子需要知道什么,这里谈四点感悟:
兴趣感
兴趣是一种探索的动机,前进的动力,是探究未知的钥匙。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兴趣。”
宇宙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好奇。天宫课堂,通过天地间互动,能很很好的激发同学们对于太空奥秘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意识。
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感,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提问、去研究问题的习惯。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提问,启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帮助其找到答案。
梦想感
在许许多多航天人的童年里 ,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
对于“太空教师”王亚平而言,太空授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她曾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今天的太空授课算是圆梦啦!因为她的梦想、她的坚持,是她攻坚克难走到了现在。
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
“神十一”让始终有梦的航天员景海鹏,终于脚踏实地。
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帮助孩子勇于追梦。我们要告诉孩子梦想能够带来许多的可能,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
毅力感
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
王亚平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为了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下,
她穿着重达400斤的训练服,在水下做出舱训练,一次就是六七个小时。
具体有多累呢? 每次训练结束,王亚平的体重,就会掉2斤到4斤。 吃饭时,手抖的连碗都端不稳、菜都夹不住。为了心中的飞天梦王亚平选择了坚持。
聂海胜说:“所以为什么老说坚持、坚持就是要有毅力去坚持这些(训练)”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风景更美,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美的风景。
团队感
从钱学森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到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再到2021年三名航天员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一一天宫,才有了“天宫第一课”的进行。
“天宫第一课”,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无数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天宫第一课,可以说是“千人一心,万人一箭”带来来的。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团队齐心协力的前进。
中国的航天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探索。通过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付出,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
请家长让孩子认识航天人、航天精神:让航天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致敬伟大的航天员,向中国航天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