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
铁杵成针
[ 宋 ] 祝穆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注释:
1.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2.成:完成。
3.去:离开。
4.逢:碰上。
5.媪:妇女的统称。
6.方:正在。
7.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8.欲:想要。
9.感:被......感动。
10.还:回去。
11.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2卒业:完成学业。
祝 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在麻沙水南隐居期间,撰成两部文献性巨著,一是类书《事文类聚》170卷;一是综合性地理志《方舆胜览》70卷。他不仅自编书籍,而且自家刻书发行。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有市侩之徒将祝淋龙穆《方舆胜览》自刻本改名《节略舆地纪胜》翻刻。祝穆上诉保护版权,官府下令"追人、毁板"。这时祝穆经过几年编纂,雕版费用,据称"浩瀚"。他不仅是刻书家也是藏书家。其家境不算富裕,却仍节省开支,购聚书籍,建筑小书楼以连键凝为藏书之处。祝穆于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十一月撰成《南溪多葛喇樟隐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当年逝世,谥"文修"。著《古今事文类聚》前后续别四集、《方舆胜览》七十卷,今存,《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0碑牛坑照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