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本《越绝书》乃海内珍本,历尽历史沧桑,传世极少
《越绝书》所记载的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宋刻本《越绝书》乃海内珍本。历尽历史沧桑,传世极少。而在清光绪年间,在苏州和苏北淮阴两地,就曾因所谓“海内孤本《越绝书》被窃案”而闹腾了一阵。苏州名宦潘家,怀疑从其家私奔而去淮阴另嫁文人杨鼎来的二儿媳查宛香,私下带走了这套价值极高的宋版书,在苏州府提起诉讼。然而,经核查,并无此事,不能据以立案追究,潘家上下,仍不罢休,但也无可奈何,这件事就成了悬案。当事人潘祖同,苏州吴县人,为潘祖荫之弟,其父即为潘世恩。
潘世恩,进士出身,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鸦片战争时,身居廷枢,遇事和稀泥,不能与穆彰阿相争,为时议所讥。咸丰皇帝登基后,潘世恩应命,推荐林则徐再起,算是做了件顺应民心的事。他还是位知名的藏书家,家藏宋元以来几千卷善本秘籍,为姑苏之冠,向为江南士人所慕。
宋刻本《越绝书》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书太珍贵,潘世恩轻易不示于人。其子潘祖荫,任过军机大臣等高官,且也雅好古版书收藏;另一子潘祖同,则因卷入柏俊科试舞弊案,被革除功名,充军辽东,远离家乡,妻子便是后来被无端猜疑,蒙冤多年的查宛香。
查宛香原籍浙江海盐,儿时,随落第举人的父亲流寓苏州,住学宫附近。她聪明好学,入私塾读书,九岁便会作诗填词,少女时代的查宛香已名闻远近。十七岁时嫁给潘祖同,夫妇倒也恩爱,一度定居北京,后又迁回苏州。查宛香酷爱读书,经常流连于自家芝轩堂藏书楼,才情过人。
丈夫潘祖同犯法充军辽东,几年后,查宛香误听信传言,以为他已亡故,不耐空房寂寞,看上了从淮阴来苏州陪伴任府学教渝的父亲的文士杨鼎来(他的妻子彭氏已病故,亦是孤身人),两人情投意合,遂结伴私奔,回到淮阴,结为夫妇。在封建社会,类似这样的追求爱情的行动可谓惊世骇俗,违背了礼教。潘家上下更是恼火,家丑不可外传,遂对外称二奶奶已得暴病而亡。在潘祖同提前被开释,回到苏州后,怒不可遏,发誓伺机报复,好出一口恶气。
次年,杨鼎来进京赶考。查宛香料到前夫家人必会报复,而杨家人都劝阻杨鼎来应考,以防受报复。查宛香特送诗一首:“淮水清清江水浑,安排行李送王孙,明年三月桃花浪,夫唱传胪亲倚门。”勉励丈夫夺得功名,潘氏父子果然不忘此事,遍告京城同乡故旧,称杨鼎来“夺人之妻,品行不端”。谁知殿试发出榜来,杨鼎来仍高中第九名。
原来,杨鼎来早就担心受到与潘家有关系的考官的报复,改了欧阳绚的字体笔墨(当时卷子上不写名字,按编号),而平日他都写的米南宫字体。
杨鼎来凯旋而归,轰动了淮阴。后来,杨鼎来外出做官,查宛香留在家乡开办私塾,招收学生,传授学识,广受欢迎。查宛香还招收了一些女生。
这一对倾心于培育人才的夫妇,堪称淮阴近代史上的教育家。查宛香留在杨家,生活安定。偏偏苏州前夫家在她离去后,发现少了一些珍本藏书,最重要的当是宋刻本《越绝书》。潘祖荫、潘祖同都怀疑是被查宛香和杨鼎来私奔苏北时带走了,遂派人去府署报案,但因缺少证据,令地方官府很不好办,渐渐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这失书案确实与查宛香与杨鼎来毫无关系,因为就在两年后,潘家故旧姚文楷(时在杭州任武林书院山长)无意中在杭州西湖边一冷摊上,发现了已残缺不全的宋刊刻本《越绝书》,书扉页、尾页均钤有姑苏潘氏父子收藏印章,当可判明是从潘家流失出去的。姚文楷当即买下并信告潘祖荫兄弟,表示拟托人尽快带往苏州奉还……看来真是冤枉了那一对有情人。
查宛香不到五十岁便一病不起,她弥留之际,杨鼎来强忍悲痛,含泪写了一副挽联:前世孽缘今未了,他生未卜此生休!足见情感深厚。这在淮阴历史上也留下了一段人文佳话。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