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少年说》,一个男孩在大家呼喊着“优秀”的声音中走上讲台,可一上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把主持人与台下的同学们吓了一跳。
他说,自己是一个爱说谎的人,喜欢扮演一个“好孩子”。
他曾经为了迎合大众观念“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表现自己很独立,到处宣扬自家很穷,整天穿破烂的衣服不肯换下。
因为常听老师说“勤俭节约是个好习惯”,为了自己养成这样的好品质,竟然天天捡同学的剩饭吃。
他说,一开始自己扮演好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别人注意他,喜欢他,没想到长此以往却适得其反,同学们慢慢地开始讨厌他、误会他、觉得他很无聊。
但“说谎”却成了他改不掉的坏习惯。
他很苦闷,在台上大声呼喊:我不想扮演一个好孩子,而是要当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注意与赞扬,迎合他人的好感,迷失了自己,小小年纪就养成了“说谎”坏习惯,到底是谁之过?
主持人李锐说:我们自己给孩子灌输的“好孩子”概念也有问题,特别机械、特别死板地去教孩子这些东西。
什么是“好孩子”?努力认真、品质高尚、尊重他人,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才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要为了迎合他人,得到表扬,刻意地去说谎,去伪装自己。
优秀不需要去“扮演”,只要你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成好习惯,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优秀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2
别让“讨好型人格”毁了孩子的真实
在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本是一个单纯有个性的青春期女孩,却因为心爱的狗狗爱因斯坦走丢,自己疯狂的寻找,弄得一家人不得安宁,最后奶奶也因寻找她而走失。
无比生气的爸爸狠狠地暴打了她一顿,从此,李玩的性格就发生了重大改变。
她为了做一个大人口中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根据爸爸需要,在饭桌上向他生意合作伙伴敬酒;会默默吃下某位叔叔夹给她的狗肉。
其实,从她吃下狗肉的那一刻,她已经告别了青春,走进了成人的世界。
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大人总是会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认为他们的执著都是不懂事的表现。
却不知孩子在他们的要求下已慢慢丧去自我,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在《奇葩大会》第二季中,有一期蒋方舟分享了关于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蒋方舟是少年成名的作家,9岁时就开始出书,高考时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寻取,她一路走来,顺风顺水,赞美与荣誉始终与她为伴。
她已习惯于沉浸在这种优秀与成功之中,为了不让身边的人失望,一直努力让自己做得最好。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问她有没有能跟朋友产生过很真实的关系?
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那么多年都在压抑情感,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世界观一瞬间开始崩塌,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后来,在京东工作的一年中,远在异国他乡,不用再考虑别人的看法与评价,才真正做到面对自己的内心,自我治愈了“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说: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