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天生的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以温情的眼光看待这个苍凉的世界。尽管一生坎坷,他依然能够以慈悲之心,发现我们生活中被遗失的纯真与美好。
无论是感情甚笃的师友、萍水相逢的房东、偶然遇见的小孩,还是园子里的一花一木,一猫一狗,他都能看到人间的纯真、善良与温暖。
在这段孤独的生命旅程中,他爱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也悲悯于他们的命运,一如自身。
在《人间自有真情在》一文中,季羡林写到了一对中德老夫妇,男的是中国人,女的是德国人,两人在德国结婚,移居中国多年。
却没想到男人突然离世,两人的子女皆在外,如果女人想要回德国的话也是易如反掌,可偏偏她固执地不愿离开。
男人生前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侍弄自己的小花园,恰恰相反,女人似乎从没侍弄过这些花花草草,所以当季羡林看到女人正在小花园采集牵牛花种子的时候,深感惊奇。
可女人只是说:“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
无需过多的生活细节,寥寥几笔,我们就能在季羡林先生的勾勒下,感受到这对老夫妇真挚的爱。这也是季羡林先生在生活中细致发现、广泛汲取的爱与希望。
在《槐花》一文中,季羡林从中国人和印度朋友对槐花的不同反应,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场景。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看似简单的回答,却也给了我们新的启发。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或事情,并不是不美,而是在我们习惯之后渐渐忽略了它的美,比如亲人的关心、好友的包容等。
季羡林笔下的万事万物仿佛充满灵性,一花一世界,无形之中寄托了他那天下大同的情怀,映射出生命的大智慧。而我们所需要的,或许是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3、我爱天下一切狗,爱万物,爱众生众所周知,季羡林是妥妥的爱猫人士,养过脾气暴烈如虎的虎子、温柔懂事的咪咪,以及“叛逆女性”咪咪二世。
每一只小猫,他都倾注了万分柔情,即便是尿到稿纸上,也决不打小猫一掌,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打它。这是他给自己的戒律,也是给生活的温柔。
至于说他爱狗,则是与母亲相关。
前面有提到“母亲的死是季羡林一生的悔与痛”,而就在他送别母亲离开故土的那一刻,只有那条陪伴母亲的老狗与他诀别。
“茫茫宇宙,好像只剩下这只狗和我。”他在《我爱天下一切狗》中细细写道。
自此,他爱天下一切狗,爱生灵,爱万物,爱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