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度废关原文,春日行营即事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21:10:46

秋晚度废关原文,春日行营即事原文(1)

函关典故不胜枚举 历代诗人佳作迭出

李武艳

秋晚度废关原文,春日行营即事原文(2)

一座雄关,矗立千年,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见证着人事变迁。函谷关凭借自然之“关”,停住了多少英雄才俊的脚步,为了通关,他们充分展示了谋略和胆识。这些鲜活的事件,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步丰盈成饱含深意的典故,为厚重的中华文化史增添一抹亮色,也成为历代诗人述古咏怀的重要内容,他们在这里缅怀历史、触景生情,留下众多诗篇。

秋晚度废关原文,春日行营即事原文(3)

今日的函谷关资料图

01 鸡鸣狗盗出函关

在函谷关城内西北侧有一处古迹“鸡鸣台”,因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又叫田文台,相传是当年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的高埠,现存遗址面积1500余平方米。

明代刘咸有一首《鸡鸣台》,详细记述了鸡鸣狗盗的故事:

七国雌雄未分日,嬴秦自恃强无敌;

一朝相得孟尝君,委任倾心绝嫌隙;

如何忽信谗言欺,立命下囚将*之;

智士困穷计无出,只应求解王幸姬;

幸姬所用惟巾栉,何事亦爱狐裘白;

先时已入秦臧中,于今欲求宁再得;

堂中养士三千人,岂无一人能致身;

中有善为狗盗者,从容窃出如有神;

遂将此物为姬献,始得一言缓厥谴;

放归实出望外恩,尤恐后难不得免;

急骑骏马向东还,兼程一夕至函关;

关法鸡鸣方出客,寸心辗转难为安;

就中又有奇谋士,解作鸡鸣宛相似;

野外鸡闻亦乱鸣,关门乍起追兵至;

孟尝脱身出虎狼,还齐犹自心不忘;

殷勤欲计向时事,筑台特向关之傍;

人间俯仰成今昔,豪华转眼皆陈迹;

人去台空亦可怜,岁岁东风土花碧。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齐泯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盖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孟尝君的门客用自己的才能帮助其过函谷关逃离秦国,此后众多的文人雅士从不分尊卑、广纳人才的角度解析这个典故,称赞孟尝君心胸豁达、眼光长远、善于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入潼关》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诗中对公孙龙和孟尝君颇为肯定,全诗表达的是一种壮志在胸的气魄。后来,他在赞誉房玄龄为自己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辅佐之功时写的《赠房玄龄》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在唐朝诗人宋之问的《过函谷关》中有:“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唐朝诗人胡曾的《函谷关》中有:“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这些诗都对孟尝君网罗各类人才的做法表示赞同。

当然,针对这一事件,也有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唐代诗人崔道融在《关下》中写道:

百二河山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

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崔道融按照自己的理解,变换角度从守关军士的立场出发,以总结失误教训的口气来解析这个人们熟知的故事,跳出窠臼,赋予新的思考,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除上述诗人外,还有清代杨州杰在《和霍浚远〈函谷关〉》中写道:“客来不用鸡鸣度,今日车书万国同。”清代诗人张汉的《夜过函谷》中有:“不是关门无戍守,此行那曾学鸡鸣。”这些诗都是引用的这个典故。

02 白马非马辩函关

在描写函谷关的诗词中,与“鸡鸣狗盗”经常一起出现的就是“白马非马”这个典故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立论争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空前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古代哲学思潮在此时相当活跃,当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中,有一位叫公孙龙的辩者,就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位,而使他名声大噪的“白马非马”这个哲学命题就与函谷关有关。

公孙龙想到秦国出游,而当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就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想要过关却被关吏拦下,对方告知他“人可以过关,但是马不可以”。于是,就有了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记载的“白马非马”最核心的几句话——“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一争论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在唐代诗人李行言的《秋晚度废关》中有:“空亭谁问马,闲戍但鸡鸣。”描写了诗人经过已经荒废的函谷关时的场景,已经没有人会拦下白马,也不需要等待鸡鸣才开关。但是到了函谷关,还是会想到这些典故。唐代着名诗人岑参的《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安西》中也有:“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竟不还。”唐代诗人胡宿的《函谷关》中也曾写道:“漫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鸡鸣下客功。”

03 终军弃繻过函关

“终军弃繻”典出《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汉景帝于公元前153年重置函谷关,下令用繻作为出关的凭证,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当时济南十八岁的终军被选为博士弟子,与少年才子贾谊齐名,并称为“终贾”。他当年经过函谷关时,官吏将“ 繻”给他以作归来时的凭证,他却直接扔掉,说大丈夫出关谋功名,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凭证,表达自己要在关中创立一番事业、有所作为的决心,最终他成为南越大使,巡行郡国,使函谷关的守关者刮目相看。现如今当地仍流传有“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的话语,足见当地人们对于终军的崇拜。

终军的例子对胸怀建功立业梦想出关的人们产生极大的激励。在《入潼关》中,唐太宗李世民曾夸赞他“弃繻怀远志”。唐朝诗人胡宿在《函谷关》中也写道:“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表达了对终军胆识的敬佩。而金代诗人辛愿的《函关》中,描写他站在函谷关,面对朝代兴亡更迭时,不仅发出了“紫气久无传道叟,黄尘哪有弃繻 郎”的感慨,表达了希望自己成为终军一样的人物,为天下兴亡作出贡献的伟大抱负。

清代诗人朱黼在《函谷关》中写道:

飞楼高压乱峰西,天险嵯峨不可跻。

裂土自凭三尺剑,封关谁仗一丸泥。

黄河北走声偏壮,紫气东来望欲迷。

我学终童弃繻久,那堪霜鬓送轮蹄。

诗人看到函谷关城楼的雄伟以及险要的关路,想象能够凭借三尺长剑来守关的豪情,念及自己长久以来以终军为榜样,想要报效国家的热情,却奈何两鬓斑白只能目送战马和战车远离,心底的悲凉跃然纸上。

除了“鸡鸣狗盗”“终军弃繻”“白马非马”等典故,“紫气东来”“玄宗改元”“仙丹救民”等典故也与函谷关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历史典故是前人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千古雄关函谷关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蔡仲鸣 徐伟

微信合作:0398-2981057 18639836009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