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多深简介,乡愁主要讲了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0:04:05

安徽:聚族而居的徽商“大院” 绘图- 王其钧《中国民居》

乡愁有多深简介,乡愁主要讲了什么(5)

广东:聚族而居的客家围龙屋 绘图- 王其钧《中国民居》

乡愁有多深简介,乡愁主要讲了什么(6)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的“五凤楼” 绘图 - 李乾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乡愁有多深简介,乡愁主要讲了什么(7)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圆形土楼(供图-黄汉民)

没错,国内春运、海外寻根的热潮,都源自宗族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被物化,并形成传统信仰呢?于是,一种叫家谱的东西,应运而生。

家谱:凝聚乡愁的文本秘籍

如何保证宗族力量的绵延不绝呢?载体就是家谱,也叫族谱、宗谱。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下记录家史的载体——家谱。

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国史—方志—家谱,构成了宗法社会的中国特色史料体系。家谱又称谱牒、族谱、宗谱、家乘、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

家谱所载,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包括家族来源、迁徙轨迹,以及该族开枝散叶、生息繁衍史,以及因其而衍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百科。用通俗的话说,家谱回答你的这些问题:家族从哪里来?又曾到哪里去?这个家族搞过哪些荣耀的事情?

这些内容,最终凝聚为一个家族的共同纽带和信仰——用当下最流行的话,那就是乡愁的载体。如今,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迁徙最频繁的时代,多数人都是远离故乡的游子。是乡愁的力量,让春运如约而至。谁是乡愁的最重要书写者?家谱。

家谱就是书写、储存家族记忆的芯片。家族祭祀、游子寻根、生儿育女——最重要的参考指南都是家谱。

我国人民修谱,最早始于何时?最早家谱是神马模样呢?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不过,东晋时期,家谱修撰不仅成为传统,而且还出了专门研究家谱的人才,主要出在贾、王两大家族,以至于后世常常把家谱学称为“贾王之学”。

这里要特别说下老王家。如今,“隔壁老王”成为众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人们为啥习惯性地偏偏选了老王?王宝强主演的一部谍战剧里, 就有位“隔壁老李”,但没有传播到社会上。王氏总人口基数大,固然是“老王”出名的原因之一。但是,为何不是总人口更多的老张、老李呢?“老王”之所以影响大,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王家是家谱标准的制定者。

晋代谱学大家王俭、王僧孺的谱学著作到了隋唐盛世,被奉为天下人修谱的蓝本。到了今天,王氏是留存家谱种类最多的姓氏之一,家谱总量远远超过老李家和老张家。

家谱虽说是“家史”,不是国史,但最早也很可能是官修为主——因为其最早的功能是作为公开的炫耀家族地位的依据。今天留存的多数家谱为私修,年代多为宋代之后。宋代,正是家谱发展的分水岭:家谱的功能彻底从“门第”的象征依据,变成了世系的记录载体。从此,私家修谱风气越来越盛。宋代史书《宋史》明确提到了“家谱”:“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谱》一卷。”

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一起共同建造了中国历史大厦的基础。

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

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

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出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哪里收藏家谱最多?上海、台湾、北京

跟公开的国家史书、地方志书不同,书写家族历史的家谱,因为多是家族私修,非公开出版物,所以它们多数深藏民间、秘不示人。

到了当代,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的努力,让梁启超的那个"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的愿望逐渐变为现实:以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收藏机构,收集大量散落民间的家谱,总量超过6万种。

历时近10年完成编纂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收录家谱总数达52401种、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家谱目录著作。本文的统计数据,均以此著作为基础。据该书统计,608个姓氏家谱中,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比流传最广的《百家姓》收录姓氏多了168个,其中包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姓氏。少数民族修谱,是受汉族影响,系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

据谱牒学专家王鹤鸣先生讲述,中国家谱目录的征集,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及公私收藏者的踊跃支持。根据《中国家谱总目》统计数据,我们制作了这张目前查明的中国存世家谱的收藏地分布图。

乡愁有多深简介,乡愁主要讲了什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