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1:03:51

历史上有名的吃货,宋代有苏东坡,清朝有袁枚。袁枚相比苏东坡而言,是更成功的吃货。苏东坡是把自己贬谪流离的生活过成了舌尖上的中国,但袁枚不一样,他是无心公务员,专门辞职当吃货,不仅如此,他还出吃货集,还能卖钱,然后能收集更多的菜单,如此循环往复,便成就了他举世瞩目的吃货帝国——《随园食单》。

另外袁枚比苏东坡活得更久,苏东坡仅活了64岁,袁枚在63岁还得了个幺儿,直到82岁才去世。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1)

说了这么多,袁枚,究竟是何许人也?袁枚,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倡导“性灵说”,故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世称“随园先生”。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纪昀就是纪晓岚。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袁枚很牛!有多牛呢,袁枚可以在上司和领导面前拍马屁于无形。

据说二十六岁的袁枚,赴任七品县令之前,去向自己的恩师尹继善辞行请训,尹继善说你年纪轻轻去做县令,有些什么准备?袁枚回答:学生什么也没准备,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继善听了非常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袁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继善听了非常受用。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

他说已送出了一顶。

看到这个故事,十二脑袋里蹦出来一个人物——韦小宝,不知道金庸先生在创作韦小宝这个人物时是不是有袁枚的影子呢。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2)

除了吃货和高情商外,袁枚和苏东坡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袁枚的五言绝句尤其出名,其中有一首小诗,在小学课本,是和李白《静夜思》一样的存在。

这首诗就是《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3)

性灵说,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枚被认为是“性灵说”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于此诗便可见一斑。

“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袁枚热爱生活,这首诗即是诗人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停住歌声,想要捕捉蝉”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全诗描绘了一幅林下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4)

第一句写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这是在乡村随处可见的景象,并无出奇,但一个“骑”字表明了牧童的姿势,不是躺在牛背上,不是牵着牛再走,一个骑字就让这个平淡的画面动了起来;第二句写牧童欢快的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透过牧童的歌声,我们可以感受一种生活的热情在里面,读者的情绪也随着嘹亮的歌声高亢起来。

第三句“意欲捕鸣蝉”,说牧童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是一个过渡,也是一个由动态转向静态的转折;因为第四句就说了:歌声戛然而止,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一个灵动的画面突然静止了下来,但是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诗到这里也戛然而止,读者关心的牧童怎么捉蝉,捉到蝉了吗,诗人统统没写,留给读者想象。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5)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但是故事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生活的乐趣已跃然纸上,同时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诗歌表面是写牧童的童趣,实则是诗人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寄托自己对闲情逸致生活的追求,用语通俗易懂,直白如话,简单明了。

牧童捉蝉记,牧童是怎么捉到蝉的呢(6)

袁枚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于此诗,可见赤子之心。


关注十二读书,每天共话诗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