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有七个主要的强国,每个国家都有不俗的实力。楚国的面积最大,达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齐国经济实力最强,有人口300多万;魏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强大起来,占据大量的肥沃土地,有先发优势;赵国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占据高原俯瞰六国。而秦国在七国中经济文化是相对落后的,为什么可以统一全国呢?关于秦国统一的原因,古人多有论述,小编则总结一些主要的因素,进行深度解析。
一,独以一面制诸侯的地理优势秦国位于关中地区,是著名的天府之国。关中自古为四塞之地,东边有函谷关、崤关、武关、潼关等要塞扼制通往关东的要道,易守难攻;北边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在匈奴崛起之前,该地区是没有任何强大的游牧民族威胁;南边是秦岭、大巴山,道路难行,难以对关中造成威胁;西边则是西羌、义渠、西戎等族的活动区域。
战国局势
在秦国强大之前,其威胁主要来自于西边的游牧民族,而秦国也是和这些游牧民族的斗争中不断崛起的。春秋时期,秦国主要和西戎作战,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大大削弱了西戎的威胁。战国时期,又兼并了义渠之戎,使得秦国的后方在无威胁。因此,在战国的时候,秦国的威胁基本来自于关东地区,因此形成了“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局面。而兼并了西戎地区,也使得秦国拥有了天然的养马之地,“北有胡貉、代马之用”,为建立强大的骑兵提供了保障。
秦国在地理上另外一大优势就是拥有两大农业产区,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障。关中地区,位于渭河流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十分适合于农业生产,因此被称为“天府之国”。商鞅变法时期,颁布“垦令”,鼓励农耕,招徕移民,大大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开发。战国后期,郑国渠修建,“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另外一大农业区是巴蜀。前316年,秦国灭吞并巴蜀。此后秦国在这里不断进行开发,有著名的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第二个“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
和秦国相比,关东六国基本平原相连,缺乏秦国的优势。魏国虽然占据的平原地区较多,但是处于四战之地,又险可守,导致兵力分散。最终魏国因为周边的齐、秦、楚进攻而衰落。燕赵大地多山区,虽然可以俯瞰天下,但是农业生产不够稳定,同时也面临齐国的威胁。齐国地处山东半岛,但是也同时和燕、赵、魏接壤,最终因为五国联合进攻而衰落。楚国虽然面积大,但是境内土地大多数没有得到开发,出现了地广人稀的局面。楚国北部边界线太长,同时要防御秦、魏、齐三大强国,也造成兵力分散。而韩国太小,没有多少竞争力。
二,秦国的集权程度化最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的总体发展趋势就是分封制不断被中央集权制取代,贵族制度逐渐被官僚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因此进入战国后,各国都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齐国有齐威王新政等。不过列国的变法中,秦国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