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阅读短文答案,高中课文杨修之死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2:05:28

文|职业铲台

公元219年的邺城,秋风萧瑟,一个犯人被押赴刑场。

与别的死刑犯不同,这个人显得特别从容,他平静的说出了一句临终遗言:我固以为死之晚也!

这个人就是杨修,汉末文学家,才子。

随着他的死,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因之轶失,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小说中的杨修

杨修之死,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看过相关影视剧的人,都很熟悉:杨修为人恃才放旷,犯曹操之忌,终因私传“鸡肋”号令,被曹操斩*。

杨修之死阅读短文答案,高中课文杨修之死原文(1)

影视剧中的杨修

《杨修之死》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篇目,还讲了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得罪曹操的过程也由浅到深:

1.猜透了曹操的“阔”字谜。结果: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2.一合酥事件。结果: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3.梦中*人事件。结果:操闻而愈恶之

4.站队错误,涉及夺嫡之争。结果:此时已有*修之心。

5.鸡肋事件。结果: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之。

《三国演义》写的精彩,却也只是小说,不能全信,更不能完全当作历史。那么历史上的杨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的杨修

一:为人谦恭、性格内敛

根据《三国志》引裴松之记载,杨修“谦恭才博,颇有才策”,并不是演义中的“恃才放旷”。

杨修的作品虽然大多遗失,仍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许昌宫赋》等寥寥数篇存世,风格内敛沉郁,不像是个性张扬的人。

杨修之死阅读短文答案,高中课文杨修之死原文(2)

影视剧中的杨修

二:杨修并没有抖机灵,曹操也并不嫉贤妒能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颇有胸襟,也不是《杨修之死》中那个嫉贤妒能的形象。《杨修之死》一文,既黑了杨修,也黑了曹操。

01 梦中*人

此事件是演义原创,联系到罗贯中是高级“曹黑”,有此一笔,毫不稀奇,不必深究。

02 “阔”字谜和“一合酥”事件

都出自《世说新语·捷悟篇》,只不过是赞扬杨修的聪明才智,并非贬抑。

《世说新语》同样是小说,不能保证这些事情真发生过,就算真的发生过,也只能证明杨修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并不能算是小聪明。

魏晋时代,联诗,猜谜,包括打哑谜是文人常见的活动,曹操尤喜此道。能够猜中主人的谜底,不但不会让主人难堪,反而使主人脸上有光。

以“联诗”为例,主人先起一句诗,客人联一句,对仗工整,这是让主宾都感荣幸的事情。设若主人出个诗,无人能联,这是何其没有面子的事情?猜谜亦然。

03 哑谜事件

《世说新语》里也记载了一次哑谜事件:

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曹操猜谜不及杨修快,坦然承认,丝毫没有没有嫉妒杨修,还因为都猜到了谜底而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开心。

工作之外,曹操以猜谜等文学活动,与下属联系感情,打成一片,杨修如果每次都能猜到谜底,讨好上级,不但不是小聪明,反而是高情商的表现,曹操绝对不可能因此嫉妒杨修。

曹操是三国大文学家,文才地位都远胜杨修,会去嫉妒一个名气远不及自己的下属文坛后辈?不管别人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04 鸡肋事件

这个史书上是有的,见于《后汉书·杨彪传》,却是赞美杨修的聪明,能从鸡肋的号令猜到曹操的心意,没有记载因此被*。

事实上杨修死于邺城,也不是汉中,鸡肋事件自然也就不是杨修的死因。

杨修之死阅读短文答案,高中课文杨修之死原文(3)

三国演义曹操

05 夺嗣之争

《杨修之死》里最后一个原因,因为参与夺嫡之争,站队失误,作为曹植派,因而被*,倒是符合事实。

但同样作为曹植派的丁仪、丁廙、贾逵和邯郸淳都没有被*,为何独杨修被*掉了?而且,曹丕系的崔琰,站队正确不也同样被*掉了。

完全以站队失误解释,恐怕也很难解释得通。

杨修之死的附带原因

我想有必要结合杨修的死亡时间和家族背景来分析一下。

杨修死亡的时间很蹊跷,再过一百多天,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再不久,汉献帝“禅位”曹丕,汉朝正式灭亡。杨修是曹操死前,*掉的最后一个有影响的名士。

01 杨修的身份,很辉煌,也很敏感。

高祖杨震,汉太尉

祖父辈杨秉,汉太尉

祖父杨赐,汉太尉

叔父杨奇,汉侍中,廷尉

父亲杨彪,汉太尉。

也就是说,自杨震到杨彪,弘农杨氏都在汉朝担任要职,而且每一辈都有人担任太尉。“四世太尉”的家族背景,整个汉末,绝无仅有。降低标准,“四世三公”,也只有汝南袁氏可以匹敌。说是大汉的支柱股肱家族,并不过分。

杨修之死阅读短文答案,高中课文杨修之死原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