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02:14:54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1)

第1页 作者简介

《海鸥》作者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作家,剧作家。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并开始文学创作。1880年至1884年,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变色龙》《外科手术》等。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10000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 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使他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

1890年至1900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并转向戏剧创作。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4年7月2日契诃夫因肺病恶化而辞世。最终,他的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2004年初,“青年契诃夫”国际座谈会在契诃夫的家乡、俄南部港口城市塔甘罗格举行。莫斯科附近的梅利科沃村——契诃夫曾在此写出多部重要作品——也召开了重要的国际研讨会。俄罗斯《真理报》7月15日的报道说,来自英国、意大利、美国、伊朗、乌克兰、保加利亚、塞黑、德国、日本、法国、芬兰和中国台湾等地的学者与会,研讨会的主要成果已结集成书,名为《契诃夫身后百年》。同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前的街角矗立起一座契诃夫纪念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契诃夫年”。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2)

第2页 内容概要

《海鸥》主要讲述了:故事发生在女演员阿尔卡基娜兄弟的一所乡间别墅。阿尔卡基娜有个儿子叫特里勃列夫,他是个青年作家。他不满意当时的文艺创作的现状,痛感“现代戏剧全是俗套和偏见”,认为现在的文学创作“需要新的形式”,他自己就写了个形式新颖的剧本。

这天晚上,特里勃列夫显得分外激动,因为他的剧本就要在别墅湖畔的露天舞台上献演,而且主演这个戏的正是和他热恋着的宁娜。宁娜渴望当个演员,她不顾父亲和继母的阻挠,“象海鸥一样地神往着”到湖边舞台上来表演特里勃列夫的剧作。

尽管特里勃列夫自以为这个戏是个艺术独创,宁娜的表演也很出色,但观众席中的2个名流——名演员阿尔卡基娜和她的情人、名作家特利哥林却并不欣赏。阿尔卡基娜批评儿子的剧本“颇有颓废主义的味道”。这使得特里勃列夫大为恼火。母子之间当即发生了一场口角,使得本来就不和谐的母子关系变得更为冷淡。

不久,特里勃列夫和宁娜之间的爱情也遇到了波折。有一次,特里勃列夫心血来潮用猎枪打死了一只海鸥,并把它扔在宁娜的跟前,特利哥林走来看到宁娜身边有只死了的海鸥,也心血来潮向宁娜胡诌了个“短篇小说的情节”:

“一个少女,象你这样的,从小住在湖边。她象海鸥一样爱这片湖水,也象海鸥一样幸福、自由。可是,偶尔来了一个人,看见了她,由于无事可做,就把她毁了,正象这只海鸥一样。”

天真的宁娜受不住特利哥林的诱惑,跟着这位名作家私奔到莫斯科去了。他们同居后有了一个孩子,孩子不久就死了,特利哥林很快也遗弃了宁娜,又找那个庸俗不堪的阿尔卡基娜重温旧情去了。宁娜尽管个人生活遭到如此的不幸,但献身戏剧艺术的志趣却毫不动摇,她的表演艺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期间宁娜和特里勃列夫之间也常有书信往来,宁娜在信尾总是以“海鸥”署名。

两年之后,宁娜突然回到故乡,顺便来看望他过去的情人特里勃列夫。宁娜在和特里勃列夫谈话时,回忆起2年前特里勃列夫打死一只海鸥的往事,她若有所思地说:“我是海鸥……不,我是演员……我有信念,所以我并不觉得苦痛,只要我一想起自己的使命,我就不再害怕生活。”

与此相反,特里勃列夫在这两年中却虚度年华、一事无成;两年前他还有革新文艺的宏愿,如今却觉得自己的作品也不过是“俗套”而已,他对宁娜伤感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我没有信念,而且不知道,我的使命是什么。”

宁娜的重新出现,给特里勃列夫极大的刺激。一方面,心灰意懒的特里勃列夫在积极上进的宁娜面前感到自愧不如;另一方面,内心空虚的特里勃列夫突然间又燃起了对宁娜的爱情,他恳求宁娜在他身边留下来,或是带着他一起离开这个地方,但宁娜拒绝了特里勃列夫的又一次追求。她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最后,特里勃列夫在绝望之中,回到自己房里举枪自*。

两个不无才华的青年人中的一个——宁娜,不怕生活的磨难,顽强地奋斗,是一只在恶风浊浪之上飞翔着的海鸥;而特里勃列夫虽有搏击长空的热望,却没有和旧势力苦斗到底的意志,稍受挫折,便心灰意懒乃至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结果成了一只中途夭折的海鸥。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3)

第3页 写作背景

1896年10月18日,契柯夫的《海鸥》在圣彼得堡问世,这是契柯夫四本伟大著作中的第一本。其余三本分别是:《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虽然《海鸥》如今仍被视为是对现代戏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可它的首演却惨遭滑铁卢。在写作期间,契柯夫本人也承认他自己“完全忽视了舞台剧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不仅仅是表现在剧中的对话过于繁杂,而且出现了“冗长的开头、仓促的结尾”的情况。

彩排期间,契柯夫曾经请求演员和导演放弃通常那种言过其实的表现形式,好让观众们得到这样的一个理解作品的机会:“重要的是,我的朋友,刻意的戏剧化是毫无用处的。无论如何都是毫无意义的。整个事件非常简单,剧中的角色也都是很简单的,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由于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厄运,契柯夫几乎撤回了出版许可,甚至不打算参加首演。当上演到第二幕的时候,他为了躲避观众的嘘声和嘲弄,躲到了舞台后面。凌晨两点,他还独自一人在大家上游荡。回到家以后,他曾对一个朋友宣布:“如果我不能活到700岁,我就再也不写戏剧了。”

对反对者们嘲弄行为的一种解释是,《海鸥》一剧的首演对于当晚演职人员中的一位非常有利,她是因出演喜剧和在杂耍剧院的演出而家喻户晓的明星。观众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来给这位女演员捧场的,相比起契柯夫想要在戏剧中表现的那种精深奥妙的内容来,这位女演员的追随者们更愿意看的是闹剧。并且,当晚大多数的观众是为了在《海鸥》之后同时加演的那出三幕喜剧才来剧院的。

当第二次公演机会到来的时候,《海鸥》却得到了人们狂热的追捧,并且很快遍及全国。两年以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重新导演了本剧,并在新落成的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海鸥》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年轻的高尔基曾经给契柯夫写信说他“从未看过如同《海鸥》这般绝妙的、充满异教徒智慧的作品”,并且还说:“难道你不打算再为大家写作了吗?你一定要写,该死的,你一定要写”。

契柯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4)

第4页 读者评论

《海鸥》可以认为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心的作品。剧中的四位主要人物都是以艺术或文学为职业和事业的。特利波列夫和特里果林是作家,尼娜和阿尔卡基娜是女演员。特利波列夫和尼娜代表着年轻的一代人,特里果林和阿尔卡基娜代表着老一代人。这里契诃夫讨论“怎么办”,又似乎更高于这个很政治性的问题,因为这有他的一种更高的品质。

阿尔卡基娜的认识层面其实好像还没有真正达到思索“怎么办”的地步。但是,她往往直接去办。这样的人其实适合在那个庸俗的社会上生活。阿尔卡基娜真正的庸俗吗?我们知道她有才气,有感受力,有怜悯心……可是庸俗的人难道没有美德吗?他们只是缺少更高级的一些东西罢了。

阿尔卡基娜的确是一个庸俗的人。这个人爱享受,又吝啬。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儿子。我们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多少女演员的陋习。特别的爱慕虚荣;自以为追求高贵的东西,其实对于事物一无所知;自私和占有欲达到了一定地步;爱嫉妒,会动用感情但是根本没有脑子……这样的人和根本没有才能的人充满了文艺界,甚至充满了整个社会。

这一切,好像都使给我们的周遭作注脚。阿尔卡基娜不是娜妲莎,不是“闯进来的野兽”,而是本来就适于在这个丛林中生活的野兽。“怎么办”,她会告诉你,以一种肯定者的高傲的姿态告诉你“我会怎么办”。其实这样的人物我们不用再多提什么了。因为这种人物虽然复杂,但是没有太多思想深度,说些就够了 我们再看特里果林,特里果林要是被简单的认为只是契诃夫和波塔片科的杂糅和升发,那是简单的理解了剧作。

他的许多点也许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实际上这个人非常复杂。特里果林一开始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完全消沉的遁世者。他有名气,就像特利波列夫所描述的“他还没有四十岁,可是已经出了名啦,也已经整个衰萎啦。”特里果林最喜欢的事情,按他的话是“我爱钓鱼。我认为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水边,凝视着浮子,那种乐趣,是再也没有比那更大的了。”而他的最好的习惯是记录下来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作为写作的素材库。

前者让他好像是一个九十九岁的白发老人,已经“惯看秋月春风”了,世界上许多别人认为应该算是有意义的事情他已经无动于衷了,而且要消遁于这一切之外了。而剧作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努力过的,成名的。但是现在已经是激情过后的日子了,正午的骄暄和下午的冗热都已过去,黄昏变得像白夜一样长,熬走了你的激情你的创作*,因为黄昏提前的到来,所以心底,这是不幸的。可是,“怎么办?”。特里果林会苦笑而温婉的和你说“我爱钓鱼……”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5)

第5页 名言佳句

1、你为什么总是穿的一身黑?我在为生活服丧,我不快乐。

- 契科夫 《海鸥》

2、“你为什么总是喜欢穿黑衣服?”“我在给我的生活戴孝。”

-契柯夫《海鸥》

(未完待续)

课文海鸥,海鸥来了课文(6)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