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我从小对看书就有兴趣,小时候会有那种连环画。
我记忆比较深的是《隋唐演义》、《杨家将》、《聊斋》……这些都是一整套的,最少也得有十几本才能凑齐一套。这些连环画的配图都特别漂亮,我看书的时候,从来不舍得折页。
爸妈给的零花钱,买了零食之后,都买不起整套连环画,都是有钱了就去买一本,最终凑齐一套,凑齐的时候,可有成就感了。
后来搬家的时候,那些整套连环画都遗失了,想起来挺可惜的。童年时期的快乐时光,和这些连环画密不可分的。
记忆中是初中的学校开始有图书室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都是阅读时间。最开始是同学们排着队,进图书馆每人拿一本书,然后大家一起阅读,后来不知道是学校对这个工作不重视了,还是什么原因就没了统一的阅读,改成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时间我已经习惯了去图书馆,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青年文摘》、《读者》,这些期刊杂志开始让我对阅读有更大的兴趣,也成了语文优秀,数学差的偏科学生。
青少年时期,还记得有一本西安出版的期刊《女友》,还一度珍藏着她的创刊,貌似这本杂志现在也还办得不错。
这本杂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介绍了胡文阁,那时候他还是有争议的反串的歌手,现在他已经成了梅派传人。这本杂志,为我展开了陕西乡土文学之外的另一面。
高中以后,年龄增长了,看的书也发生了变化,我的最爱《收获》、《十月》、《小说月报》,《收获》和《十月》上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
第一次读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就是在杂志上,不记得是哪一个杂志了。那一期杂志只有这一篇小说。读完后的很长时间,脑海里还时常有陆焉识的身影。
后来,张艺谋导演把这部小说搬上了大银幕,只是取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对于读了原著之后,再看《归来》,也是别有韵味。
上班以后,这种期刊杂志就看得越来越少,阅读的书籍,也更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偏重于职场和专业类的书籍了。
现在退休了,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因为阅读,生活很充实。最近在阅读的一本书是《锻炼》。听这名字,会以为这是一本教你锻炼的书,其实不然,这本书并没有具体的锻炼方法,而是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给我们一些真相的答案。比如:
★跑步会毁了你的膝盖吗?
★哪种运动项目最适合我?
★懒惰是不正常的行为吗?
★每晚都需要睡够8个小时吗?
★我们可以跑得又快又远吗……
阅读是我几十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都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就让我这个物质穷人,在精神的世界里继续高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