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靠拢。”第一次见到这本书,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吸引着我。
那一段时间我正在因为后进学生而头疼不已,不断精神内耗。
我在办公室咆哮:我说了兀兀是劳苦的样子,穷年是一整年,所以兀兀穷年是什么意思?学生:“一年到头都很穷。”那一刻我的怒气值达到顶峰,而学生也因为我的愤怒更加不敢开口说话。现在回首再看,当时怒发冲冠的我除了让学生害怕,好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我花了一个星期,拜读了李镇西先生写的这本《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将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干货满满,让我获益匪浅。
同理心是教育的源泉。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只愿意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那么,你凭什么认为学生会和年龄差距这样大又没有任何共同话题的我们交心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你如果完全不了解学生的想法,不理解他们的喜好,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自然就不会有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我们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作为老师,应该时刻谨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仁爱心是教育的桥梁。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们应该走进孩子内心,用仁爱之心关注孩子们心里健康。近些年,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屡屡成为新闻热点,总是会发生了一些孩子自*,抑郁的新闻,我们作为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问题尤为重要,师生关系,走进孩子内心是关键。要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永葆仁爱之心,要在真诚和基于事实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肯定和鼓励孩子们。作为老师,应该时刻谨记“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垂范心是教育的关键。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步伐,中国基础教育可谓真正进入了关注教师的时代,教师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我们要想问心无愧的立于三尺讲台,就要不断从个人知识储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多向发力,弥补个人短板,提升内在价值。从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到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各类教育研修、培训,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作为课题,用研究结果破解难题。不断加强创新意识,给课堂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吸引力。作为老师,应该时刻谨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育无小事,时时有契机” 。
我想将最近很喜欢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原来,只有在我们长大后才会明白,语文课文真真的含义:是升学考公时,人人笑范进,人人皆是范进的无奈;是找工作时,走不下的高台,抹不开的面子和永远都脱不下的长衫;是经历过后才读懂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更是面对人生的有限与无穷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豁达与洒脱。每一篇课文都成了我们的生活,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
最后,同样以李镇西老师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作者:阿克苏市第十八中学 李沐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