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时期,应该是宋朝最繁荣的时期,军事,对外用兵绝不含糊,为政经济,有范仲淹包拯等贤臣相辅佐,这便是盛世啊。如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北宋东京盛世,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定。这一切,都离不开,朝堂的贤臣的勤政为民与边疆的守土保家。
这一时期的军事作战方面,对西夏战事作出杰出贡献的将领,便有狄青。
狄青画像图。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期著名将领,自少年时期便从军入伍,因为面庞有刺字,常被人称作"面涅将军"。作战勇猛,尤其善于骑射作战,其一手弓箭本领使敌人闻风丧胆。 宋仁宗时期,狄青在宋夏战争期间,作战突出,屡立战功,因此被仁宗任命为延州指挥使,掌管和指挥边关战事。狄青上阵作战时,时常披头散发,面戴青铜面具,勇猛冲*在前,犹如一尊*神,令敌人十分胆寒。因此,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他广交朋友,结识了当时的韩琦、范仲淹等好友。范仲淹赠以兵书《左氏春秋》,狄青欣然收下,并专心研读,摸索兵法,后来成功用于实战中。 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一零五三年)发动的对叛乱的广西侬智高平叛作战中,而发起的夜袭昆仑关战役最为著名,也影响深远。 这也突出了狄青卓越的军事与用兵才能。
在狄青晚年,年迈的他,仍然进行着力所能及的军事才能,为国尽力。 但是,在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复杂背景下,最终狄青还是受到了来自朝堂保守势力与皇帝的排挤和猜忌。 最后,狄青被外调陈州,到任后,他一身才能感觉遭到了弃置,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抑郁而终。
东京城内,仁宗得知消息,追封狄青为中书令,且赠予谥号武襄。
狄青动画形象
用兵西夏宋朝宝元初年,西夏的李元昊反叛宋朝,正式称帝,宋朝廷下诏,征集卫士到边疆作战,任命狄青为延州指挥使,领兵作战。在西北边疆的冗长战线中,大多数宋军将领,接连对西夏作战失败,导致西夏军队日益猖獗,接连袭扰宋边境。 狄青到位后,便开始整顿军治,并且主动出击,经常自己率领精兵作前锋,冲*头阵,一举*入敌营,使得在狄青所领军队在与西夏军队的多次战斗中,都是以胜利告终,让西夏军队付出了沉痛代价。
而狄青,每次上阵,必定会戴上铜面具,所以他的"面涅将军"这一称号,也令敌人闻之变色。狄青在宋朝西北边疆的战事,大大小小历经二十五场战斗,他率军攻破西夏金汤城,夺取宥州,屠*了反叛的西夏部族,攻入西夏后方,焚烧西夏大军的粮食数万石,俘虏数千人。 而后,又在攻守西夏方面的要地,筑起多处城堡,以驻扎军队,在扼要之地控制力量,不给西夏进犯的机会。
同时,以韩琦与范仲淹在后方的经略,保障着源源不断的后勤力量,以及对主战方针的大力贯彻支持,在面对多年的征战后,西夏渐渐疲弱,无力支撑与宋朝的战争,加上要防患东北方向辽国的进犯,西夏选择了与宋朝修好,宋夏战事也因此告一段落。 而狄青于战事中的勇猛表现,使得自身被仁宗封赏而加官进爵。
狄青祠堂塑像
平叛侬智高,夜袭昆仑关宋朝皇祐年间,广西的少数民族侬智高叛乱,占据邕州(今广西南宁),而后又占据周边的九个州县,这场叛乱,一时间使得宋朝南方的统治陷入僵局。朝廷很快便派官军镇压,但是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熟悉广西地区多山多水的地形条件,多次征战下来,使得宋朝官军的作战连连失利。而此番几次攻打的官军将领又自大轻敌,认为不过边关蛮族,跳梁小丑,蹦跶不了些时日,而后指挥上也是敷衍了事,导致轻敌而被叛军多次击败。 宋仁宗忧心南方平叛,在狄青亲自请兵的请求下,宋仁宗允准了,派其率兵出击广西。
狄青到任后,亲自下令,面对叛军,不要轻举妄动,统一听他的指挥,不要擅自出兵。 在狄青到任前,有一前锋名为陈曙,私自领八千精兵,攻击昆仑关,不料,被叛军迅速击败。 因此,狄青得知后,于军营内,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众将士皆是受令,不敢再怠慢这位面涅将军,而后兢兢业业,等待下一次作战。
狄青命令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日。 面对官军的如此做法,叛军连续侦察,认为官军不会再行进。便回报昆仑关守关叛军,而后放松下来戒备。
怎料得,在一个夜晚,狄青突出奇兵,发兵攻打昆仑关,一夜之间便攻破,率军过关后,迅速扑*向毫无准备的叛军部众,迅速破敌。 而后,又一鼓作气攻向邕州城,城内叛军来不及逃窜,仓皇之下,被迅速击败。侬智高的一众同党,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邕州城内叛党所委任的伪官僚吏属等,被狄青一并论罪处死者共有五十七人。 到此,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也告此结束。平定西南叛乱,使得狄青愈发受到仁宗重用。
狄青画像
狄青夺征衣。
晚年外调,抑郁而终回京后,狄青受仁宗封赏,任枢密院枢密使一职。 狄青在任四年,晚年的他,表现较为平平。但是在任期间也是兢兢业业,虽较无作为,但是他是武将出身,在文官任上,能做啥呢?他是武将,理应带兵打仗,为国平乱,保家卫国,但是由于他的军武功勋,仁宗把他放在了京城的文官任上,他也只能是尽己所能,维持现状。
对此,在其位却未尽其政,朝堂的文官们,对此颇有微词,连连向仁宗进谏,请求将狄青外调,以发挥作用。 面对几次谏言,仁宗都不动声色,直到一次,京城发大水,狄青为避城内水患,举家迁到相国寺内,而他也居住在佛堂之内,因此,京城民间坊间,都对他议论纷纷,由此,给了那帮保守的文官集团可乘之机,他们联名上书,要求惩戒狄青,将其外调,仁宗不得已而为之,将狄青调往陈州,此时已近年迈的狄青,出任陈州,因嘴发毒疮,不到两年,便抑郁而终。
仁宗想念这位功臣,追封他为中书令。
纵观狄青文武辉煌的一生,他为人臣子,有功也有过,但是对于宋仁宗脚下,他又是功不可没的一名武将,晚年,他仍旧盼望为国效力,无奈,年岁渐高,力不从心,加上他也不善经营人际关系,也犯了一些官场的小错误,最终也是抑郁而终,功可大于过,他,是北宋一位值得后人称颂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