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临河火车站出站口,高挑的身形、笔直的站姿、深蓝色的铁路制服,临河运营维修段客运车间的90后铁路人李娟正在为归乡的旅客提供验票出站服务。
“请大家在感应区放好身份证”“一个走出去下一个再放证件”“小孩和特殊人群可以走人工通道,我来帮助大家”…… 每天15点到19点半,临河火车站会经过9趟旅客列车,临近春运,又增加了2趟临时旅客列车。作为一名特勤客运员,李娟每天下午需要重复11次站在出站闸口,一遍遍重复着这些话。即便如此,只要面对旅客,她的脸上便会立刻挂满笑容。
2014年12月,李娟从部队复员,脱下绿军装,穿上“铁路蓝”,正式成为一名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我已经在铁路上工作整整10年了,这里见证了我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
李娟2020年结婚,丈夫也在临河运营维修段工作,是运转车间的一名连接员。2023年3月,李娟生下了宝宝,成为一名妈妈。9月份,李娟结束产假回归工作岗位。“因为每天需要回去给宝宝喂奶,所以产后我调到了现在的岗位。我还是很幸运的,虽然上岗不能带手机,会和家里短暂‘失联’,但好在不用值夜班。”乐观开朗的李娟不只是对待旅客,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她也依然热情积极。
16点半,等车的短暂间隙,同班组的年轻“姐妹团”一边喝水休整一边互相打趣。“不光李娟,我们几乎都是‘双铁’家庭。”“因为我们每天在铁路上待的时间比在家、在外面都长,我们没时间接触其他人了。”“我记得有段时间一个班组同时有3个孕妇,我们就挺着肚子站在站台上迎送来往的旅客。”“她羊水破了都是我送到医院的呢!”“我哺乳期遇上了疫情,直接强制断奶了。解封回家后,孩子都不让我抱了。”……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正起劲,“列车预计17点25分进站,请做好准备”,对讲机里突然传出的声音,打断了她们的谈话,四五个姑娘穿上大衣、戴好帽子、手套、口罩,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转瞬间,休息室里已经“人去楼空”。
从17点开始,17:25、17:35、17:55、18:14,这个时间段的临河火车站,几乎是不间断地迎来送往着一列列客车和一位位旅客。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了。一下午的忙碌后,李娟也即将下班了。
走出临河火车站,李娟收起爽朗的笑容,缓缓道来:“从姥爷到爸爸再到我,我家三代都是铁路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我,对临河火车站的感情是很特殊的,我热爱这里。”远远眺望着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建设的巴彦淖尔站,李娟聊起即将进入“高铁”时代的家乡,这个年轻一代的铁路人再次涌起了笑意,信心满满。“这几年,我们见证了网络购票、刷脸进站、电子客票等服务越来越智能化,不论未来我工作的地点有没有变化,铁路客运工作的内容会如何变化,但是我知道,我们服务旅客的态度是不会变的,我依然会为旅客的一句‘谢谢’而倍感幸福。”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文图:记者 杨阳
编辑:陈龙 校对:乔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