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10个小故事,关于杜甫的故事30个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05:13:43

关于杜甫的10个小故事,关于杜甫的故事30个字(1)

1.杜甫入川避难;

2.杜甫的归家梦想;

3.杜甫在宜宾东楼;

4.杜甫在宜宾采荔枝;

5.杜甫过宜宾之后;

6.东楼过往文人的故事——苏轼笔下的汉夷民族;

7.东楼过往文人的故事——黄庭坚笔下的宜宾酒与荔枝;

8.东楼过往文人的故事——范成大笔下的天宫山风情;

9.东楼过往文人的故事——陆游“任职”叙州;

10.东楼过往文人的故事——川滇文脉通道上的杨升庵。

关于杜甫的10个小故事,关于杜甫的故事30个字(2)

1.杜甫入川避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所存世的1400余首诗,多反映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败的历史过程。杜甫诗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因其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非常深远,被视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世人尊为“诗圣”。

杜甫流传于世的诗有一半以上写于四川。他是怎么来到四川的呢?又是何时沿岷江南下而经过宜宾东楼的呢?

这还得从杜甫年轻时说起。杜甫是河南巩县人,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杜甫年轻时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远远望见泰山,就咏出“会光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但杜甫一生,官运不济。参加科举考试,却遇上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弄出一个“零录取”。李林甫还向唐玄宗贺喜:“天下贤才都在为国出力,没时间来参加考试啊,可喜可贺!此次前来参加了考试的,都是些没能力的腐儒,所以今年一个也没有录用。”等了几年,杜甫又参加考试,还是遇到李林甫搞的“零录取”。无奈之下,杜甫只好到京城直接向唐玄宗写信推荐自己,即献赋。献了三次,等了四年,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了,获得“士尉”“参军”等小官,与现在保安差不多。但他还没有上任,就遇“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任职告吹。后杜甫在逃亡中,几经辗转,前往甘肃追随肃宗。结果在凤翔谒见了流浪中的肃宗。肃宗皇帝见杜甫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追随而来,大为感动,给了杜甫“左拾遗”一职,这是皇帝的谏官近臣,从六品。但好景不久,杜甫作为谏官履行职责,为被罢官的宰相房琯说好话,结果惹恼了肃宗,被打为同伙。后经人营救,杜甫被贬为管理地方文教祭祀的华州司功,可能相当于今文教科长,或文化专干。杜甫对这个刀笔小吏的工作很厌烦,又因战乱,不久就于乾元二年(759)弃官带上家人十一口人(杜甫和妻子、三子两女,还有四个弟弟),流浪到甘肃的秦州、同谷,投亲靠友去了。但到了那里,连生活都没有着落,家人挨冻受饿,小儿子因饥冻而死,三个兄弟也流落到山东等地。这时,杜甫老家回不去了,洛阳几次陷落,战火猛烈,京城长安更是没有立足之地。当年十二月初,为了避难和谋生,杜甫骑上一匹瘦马,带上妻子和两子两女和他的幺兄弟,从甘肃成县,翻越西秦岭,过剑阁崇山峻岭,入蜀避难。

当时,中原大乱,蜀地相对安定,北方士人包括杜甫在朝中的一些同事和杜甫的亲友纷纷入蜀避难,有的在蜀地为官。如剑南川西节度使裴冕、彭州刺史高适、成都尹严武等同事和杜甫的舅氏催县令、表弟王司马等。后来,杜甫的朋友和同事岑参也来蜀地任职。

杜甫在四川期间,虽经多次辗转,但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家人多住在浣花溪草堂,过上了短暂的安定生活。

2.杜甫的归家梦想

杜甫于唐永泰元年(765)年6月在归家途中抵达宜宾,登上东楼。其实,杜甫从入蜀起,就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河南。但多次梦想都落空了。

杜甫刚刚进入蜀地,即发出“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的慨叹。只是老家洛阳还在战火中,有家不能归。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史思明的之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的老家也获得了“解放”。杜甫得知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认为可以立即重返家园了,快笔写下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设想的这条回家的路,再也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条出川水路。

但杜甫高兴得太早,紧接着就是西北吐蕃攻陷长安,搔扰西蜀。高适战中失利,西蜀诸州皆入吐蕃。同时,吴楚之地也有农民起义,加之杜甫也无足够的旅资,于是其归家之梦又成泡影。此时,又因严武调入朝廷,杜甫和家人被迫从成都逃往梓州(今三台县)避难。

广德二年(764年),朝廷派严武三次入蜀接替高适。这年秋天,严武击破吐蕃。这时,长安收复,战乱平定。杜甫心想,可以东出三峡,北归故乡了。他去梓州接上家人,作好了出川的一切准备:喝了饯行酒,收了送行礼,找到了船只,写了告别诗。

岂料,再次坐镇成都的严武力劝杜甫留下来任职。杜甫家人又回到成都草堂。这年六月,经严武推荐,杜甫任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杜工部”的来源,大概相当于住建部的副司长。

但杜甫刚刚进入严武幕府,就开始后悔了。作为见到过基层人民疾苦的他,实在见不怪官场中的骄奢淫逸、勾心斗角以及不管百姓的冷酷现象,几个月就多次向严武提出辞官,归隐草堂。杜甫这次辞官,有学者分析可能有各种原因:朋友好当,同事难做,杜甫与严武可能搞不到一起?二是年老体弱,不适应案牍劳形?三是自由惯了,不喜官场呆板的生活?四是不适应工作,自己的学识派不上用场?五是恶心官场腐败,渴望独善其身?

总之,经杜甫多次恳求,严武于永泰元年(765)正月,解除了杜甫的幕府职务。从此,杜甫结束了一生的僚吏生活。纵观杜甫一生,自四十四岁任“参军”起,到五十五岁任工部员外郎,十年间担任了四、五个职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说起来堂皇,但实际上加起来任职不过三年时间。真的是时运不济呀!

杜甫一家人于永泰元年(765)五月从成都出发,开始了万里返乡之征途。

3.杜甫在宜宾东楼

永泰元年(765年)五月,因安史之乱已平,杜甫怀着大乱初定的欣喜,举家离开成都沿岷江南下,以实现两年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回乡的愿望。六月经戎州城(今宜宾市旧城)时,时任杨姓刺史(尊称杨使君)在濒临岷江、金沙江汇合为长江的三江口东北角的一座楼上设宴招待他。在这国破家亡、大乱初定之际,饱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痛苦的杜甫在这三江口东楼上,面对宜宾引人入胜的美景、美人、美酒、美食等歌舞升平场面,不由感慨万千,挥笔留下千古绝唱: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诗中的“重碧”,指唐代在宜宾流行的用荔枝酿造一种“春酒”的颜色,在这儿指代该酒。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西入巴蜀后,将这“春酒”更名为“春碧”。

杜甫在杨使君热情款待下,品尝着今宜宾历史上的名酒与特产荔枝。面对主人极尽的热情与莺歌燕舞的表象,瞻念国家与自己在这大动乱之后的命运,油然生出家国之忧与异乡羁旅之愁,情绪陡然跌落,回到他忧国忧民的本色与沉郁顿挫的诗风上来。

此时的杜甫,内心虽然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却又不便扫主人杨使君设宴热情款待之兴,真是欲说还休。黄庭坚诗《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云:“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将杜甫此诗与戎州著名的美酒、美果视为宜宾的“三绝”。黄庭坚,真无愧诗圣的千古知音。

4.杜甫在宜宾采荔枝

杜甫在东楼与杨使君宴饮之后,没有匆匆赶路,而是留在戎州游览了几天。杨使君为了尽地主之宜,还挽留大诗人杜甫到荔枝园里采摘荔枝。杜甫后来写的《解闷十二道之十》诗,回忆了在宜宾采摘荔枝一事: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诗人对当时在戎州采摘荔枝的情形,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那是在连绵不断的悬崖峭壁之下,所采荔枝果子又红又大,味道鲜美。以前京城里杨贵妃所食荔枝,尽管飞马传送,也需数日至京,其颜色和味道,怎么能和这即采即食的鲜荔枝相比呢!

诗中描写的环境“青峰隐映石逶迤”,与今宜宾城西金沙江南岸大理村荔枝沟极为吻合。荔枝沟至今仍有几株荔枝古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当地相传所产荔枝专供“皇帝娘娘”享用,曾有石碑记载此事。

杨贵妃喜食荔枝,《新唐书》有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牧《过华清宫》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千古名句,便是对此事的传神描写。

不过,杨贵妃所食鲜荔枝是采自蜀地还是岭南,一直有争论。今多认为采自蜀地。理由有三:一是杨玉环自小蜀中长大;二是蜀地近,岭南远;三是蜀地荔枝晚熟,为果中上品。

关于杜甫的10个小故事,关于杜甫的故事30个字(3)

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大理村荔枝沟荔枝古树

5.杜甫过宜宾之后

杜甫在戎州东楼喝了酒、吃了饭,乡下转了转,采了荔枝,便顺江东下,过泸州、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云安、夔州(今奉节县)。因为生病,加上谋得看果园一职,诗人便暂时寓居于夔州,长达一年零九个月。

后来,杜甫出川,过湖北,进入湖南湘江,一路因贫病交加,走走停停。其间,写下了诸多晚熟精品。中小学课本上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均是写于长江途中的千古名句。最后,诗人病倒于洞庭湖扁舟。一日,他抱病登上著名的岳阳楼,写下了这首被后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已经穷困之至、病入膏肓,却还想到国家安危,泪流满面。

从杜甫的经历和这首诗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真的是有国才有家啊!

关于杜甫的10个小故事,关于杜甫的故事30个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