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创之星10佳项目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力量来自青年。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大学生或将成为未来最具创新力和活跃度的创业人群。本届微创业行动在“科创之星”赛道,共评出10个优秀的创业项目,如表4所示,以下是对其文本数据的简单分析。从产品或服务的类别上看,10个优秀项目涉及医工交叉、生物材料、智能科技等重要科研领域;从项目团队上看,10个创业团队均来自我国顶尖高校,创业者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充分的知识储备,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专利技术;从项目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创新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述上看,10个项目都极具专业性,大量运用专业术语和技术指标,积极关注相关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资源,重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院校科研,以期实现更好的产学研协同效应,从而提高项目的可行性与创新性,成为具备商业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从社会价值上看,10个项目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积极响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助力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
与往年相比,本次“科创之星10佳项目” 从比较纯粹的理工类研究转向了更多交叉学科的研究,在以技术为本的基础上对具体产业领域的各方力量支撑给予了更多关注,将国内特色融入科技之中,例如“双碳”目标与互联网平台等等,大学生科技创业更加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更具有可行性。[12-13]
表 4科创之星10佳项目
(三)乡村振兴创新10佳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正驱动“三农”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新战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渠道和机遇,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注入新鲜活力。本次微创业行动在“乡村振兴”赛道,共评出10个优秀的创业项目,如表5所示,以下是对其文本数据的简要分析。从产品或服务的类别上看,10个优秀项目涉及农作物栽培加工销售、非遗文化、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生态环保等领域;从项目团队上看,成员来自国内外资源丰富的重点高校,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乡创知识,能够深入到“三农”创业领域之中;从项目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创新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述上看,10个项目都能够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提出针对性创新想法,同质性较弱,极具地方特色,立足于自身的技术或者当地的文化资源,着眼于具体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从社会价值上看,10个项目分别深耕于某个具体的细分领域,能够切实地解决“三农”问题,十分贴合实际,问题导向明显。创业项目大多已有一些成果,能够看到农业农村农民真实地改变。
与往年相比,本次“乡村振兴创新10佳项目”产生了更多的文旅领域项目,关注非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正在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新赛道,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为乡村创业提供了更多特色,使得本次的10个项目避免了同质化问题,每个创业项目都具有独特的乡村特色。[14]
表 5乡村振兴创新10佳项目
(四)20铜奖扶持项目
除了以上的三类,本次微创业行动还评选出了20个铜奖扶持项目,如表6所示,以支持具有创新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创业计划,让这些项目能够有机会孵化启动。从项目名称来看,这20个项目涉及到科技、教育、餐饮、文化、信息等多个产业,在命名上,多个项目使用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或简洁明了或生动有趣,副标题简单易懂解释详尽,两相呼应点明项目产品或服务,如“粉千味——先进保鲜技术引领特色美食产业振兴”“胶多源——天然胶原蛋白多维化开发与高值化应用”“布知——专注于高校垂直化社交平台”等。从项目团队来看,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普遍参加过多次大型赛事或拥有一定专利技术,项目的人才储备能够得到保证。从项目的商业模式来看,这些项目普遍具有明确的企业结构设计、清晰的用户市场分析和未来发展规划,例如“采用‘技术授权 定制研发 餐饮运营 互联网推广’的方式进行产业化应用”“专注于鲜湿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食品公司”等等,从而进一步细分各个运营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等,整个描述全面具体可实施。从项目的盈利能力来看,项目团队能够充分考虑到市场容量、盈利来源和成本支出,部分项目能够提供详细的具体数字,从而做出投资产出比等财务分析。从项目的创新性来看,20个项目主要聚焦于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如“VR非遗”“南海红船,文创红传”基于文化遗产内容的独特性而独具创新,其他产业类别项目多基于其专利技术或产品创意而独具特色。从项目可持续性来看,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技术的独特性、政策法律的保护等等众多方面促使项目可以立足当前市场,充分挖掘潜力,逐步实现预期的效益。从项目社会价值来看,20个优秀创业项目涉及光伏材料、新能源汽车、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培训、日常出行等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体现了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中,以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最终目标。
表 620铜奖扶持项目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数据分析结论
通过前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可总结出本届微创业行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如下三个共性。
第一,参与团队大多有着较为敏锐的创业洞察力,能较好地把握时代潮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从而选择合适的、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领域。本文通过LDA主题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由信息技术衍生出的“数字科技”“电商经济”相关领域的创业项目最多;其次是与人民日常生活和国家宏观政策联系紧密的“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和“绿色环保”;最后是积极响应文化传承与疫情动态的“文化旅游”和 “医疗健康”。
第二,参与团队普遍具备以下显著的特征:一是强烈的创业意愿,参与团队在商业模式等五个方面中对创业项目及创业环境都进行了较为客观的风险评估和发展预估,均是在客观理性地分析之后做出的创业决策,并且有着清晰的未来规划;二是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参与团队成员或成绩优秀、拥有多项荣誉,或经验丰富、具有创业经历,在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表述上也体现出其夯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果断的行动能力,众多参与项目正在准备运行,甚至已开展实施;四是创新能力强,参与项目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更是着眼于农产品、机器人、用户消费者,创新想法落实多个领域且更加具象;五是市场分析能力全面,很多参与团队非常重视“服务”,强调需求导向,在商业模式方面能够深入分析并抓取市场竞争的细分维度,如 “品牌形象”中的“知名度”等,在盈利能力方面能够对项目的资金流动作出长远规划、设置阶段目标,能够较好地把握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第三,参与团队对项目社会价值方面给予了更多关注。在五个方面的文本词频分析中“大学生”“互联网”“农产品”都具有较高频次;在“科创之星10项目”中,涌现出更多的响应国家政策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例如“We 碳银行 社区碳足迹管理 APP”将互联网金融与双碳目标政策相结合,以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院校支持等各方力量支援;在“乡村振兴10佳项目”中,不仅包含常规的农作物栽培加工销售、智慧农村领域,还增加了非遗文化、乡村文旅、乡村养老等创新项目,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联系起来,将乡村振兴与我国老龄化问题联系起来,实现符合当地状况的、具备当地特色的乡村创新。
(二)2022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数据分析启示
2022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项目分析结果所呈现的特点,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化是联结“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核心枢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适应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要求,明确创业教育的新内容、新场景,进而建立一套切实符合新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要求。
第二,大学生微创业项目关注社会价值,创业团队有闯劲,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因此,社会各界要保护青年人创新干事业的热情,扶持青年人成长,学校的课程培养、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的包容评判、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校企合作,都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推动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作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的公益性创业教育平台,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展示创业机会的识别、促进创业项目转化的平台,推动学生的创业知识内化以及能力提升,鼓励大学生将创业机会与自身所拥有、能够动员的资源结合起来。这一过程涉及到大学生的个人选择与服务社会、利益与风险以及创业主体特征等元素,有助于青年人将自己与社会联系起来,思考创业收益与实践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自身提升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Osterwalder A, Pigneur Y, Tucci C L.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 16(1): 1.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3]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2):33-38.
[4]梁云志,司春林.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01):43-51 67.
[5]成文,王迎军,高嘉勇,张敬伟.商业模式理论演化述评[J].管理学报,2014,11(03):462-468.
[6]汪寿阳,敖敬宁,乔晗,杨一帆,胡毅,姜懋.基于知识管理的商业模式冰山理论[J].管理评论,2015,27(06):3-10.
[7]胡保亮.基于画布模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J].技术经济,2015,34(02):44-49.
[8]张玉明,毛静言.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及成长策略研究—以优客工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7):1-8.
[9]谢巍,胡月.实体书店商业模式研究——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的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08):32-35.
[10]张帆.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业态融合与创新——基于义乌B2R商业模式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2):110-113.
[11]Phills J A, Deiglmeier K, Miller D T. Rediscovering social innovation[J].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8, 6(4): 34-43.
[12]惠梦. 破解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成功“密码”[N]. 中国财经报,2023-06-01(007).
[13]王丹,刘亚辉,周小红.“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活力,2023,No.642(05):175-177.
[14]张秋菊,李春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05):73-77.
[15]田兰.社会支持体系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3,No.453(04):54-55.
[16]孟建锋,侯婧.创业素质、政策支持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影响机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3(02):71-77.
[17]庄郁香.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机制建构[D].南京邮电大学, 2022.DOI:10.27251/d.cnki.gnjdc.2022.001610.
报告发布
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
报告撰写
中央财经大学葛建新研究团队
成员
葛建新 林嵩 李治亿 胡嘉滢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周静 江浩宇
特别说明
版权所有,若转载请联系报告发布单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