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7 23:52:48

《顺治归山诗》

--爱新觉罗•福临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1)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2)

大体说来,从顺治亲政算起,他前七年受汤若望耶稣会士影响较大,后四年则受佛教影响较大。

顺治同汤若望交往之密切已经超乎君臣关系。顺治允许汤若望随时进入内廷,他也常到宣武门内汤若望的住所研讨学问,参观书房,游览花园,共进便餐。顺治十九岁的生日是在汤若望的家里度过的,其欢洽之情犹如父子。在顺治死后,汤若望就被杨光先诬告下狱。康熙亲政后,又给汤若望平了反。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3)

后来,顺治成为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关。一方面藏传佛教在后金已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顺治的生母是蒙古族人,自幼受佛教熏陶,又年轻寡居,以信佛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再加上太监们怂恿,顺治稍长便信奉起佛教来。

二十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憨璞聪和尚见面,两人相谈甚欢。此后,顺治帝召他入宫,向他请教佛法,并赐以“明觉禅师”封号。他对佛教愈信愈虔,愈修愈诚。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4)

爱子、爱妃的接连死去,使顺治的精神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葬礼结束后,执意要出家为僧。

他一生壮志难酬,治国理念得不到支持,孝庄时不时在掣肘;他无力自主婚姻,不能把自己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让他无限伤感且无比痛恨。

一般说来,那些极受皇宠的女子总是在史上留下骂名。但董鄂妃是个例外,她在陪伴顺治皇帝时,顺治不仅没有怠慢国事,反而励精图治,安邦定国。所以在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因为董鄂妃是他的红颜知已,是他的精神支柱,随着董鄂妃的撒手仙逝,他的情感世界变得一片空白,所有的坚持与意志、所有在尘世中的留恋也都一同跟着消亡散尽了。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5)

因此,顺治决意遁入空门,要放弃皇位,身披袈裟,孑身修道了。有记载统计,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三十八次到高僧馆舍,相访论禅,彻夜交谈,完全沉迷于佛的世界。不用说,这又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他固执地让溪森和尚为自己剃度,以表示弃江山社稷如敝屣的决心。溪森开始劝阻不成,结果顺治就剃成和尚头了。

顺治出家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他平时同诸多高僧、禅师频繁接触、论道。礼禅是把双刃剑,顺治的思想一点点被引向了空门。他甚至拜玉林大和尚为师,法号“行痴”,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算得上是个在家修行的居士了。

来时欢喜去时衰原文,韶华易逝莫负流年原文(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