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叫破三更梦是什么意思,金鸡啼破三更梦指什么生肖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01:38:14

梁祝"化蝶"是一个美丽、凄婉的民间爱情传说故事。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东晋永和年间,会稽郡上虞县玉水河边祝家庄的祝员外,有八子一女,小女九妹叫祝英台。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读诗文,也熏染了一身男孩子气。英台羡慕班昭、蔡琰的文才,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会稽郡城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由于求学心切,便伪装占卜算卦的先生,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令爱流年逢驿马星,久居闺房必生灾难,若出门去外则是大吉大利。″利用了父亲的爱女之心,祝英台才得以女扮男装的求学生涯。

途中,邂逅了赴会稽郡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伴甚欢,在草桥亭撮土为香,义结兄弟。二人到了郡城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梁祝同学三年,形影不离,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

求学结业,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奉父之命,仓促回乡。梁祝分手,难以割舍,梁山伯为她送行,两人一路走了十八里。十八里路也够长的,他俩不仅是男女搭配走路不累,而更是情深恨路短。

一路上,英台频频借物表意,或暗示,或明喻,多达九次,平均每公里一次。喻示对象则是五花八门,有樵夫,有牡丹、芍药,有鸳鸯、白鹅和老牛,有牛郎织女,还有井底影、观音堂……英台饶是聪慧如此,不料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已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嘱咐山伯七巧之日到祝府提亲。

英台一顿智慧的拳头,全打在一条板结厚实地棉胎上,气得只能说"可叹你梁山伯像只呆头鹅"。

梁兄当然不是一只呆头鹅,师母评价"英台貌与花相似,山伯才同锦一般″。怪只怪祝英台的易容术太过逼真,先前她装扮算卦老者,在父亲面前都能瞒天过海,三年来的求学期间,伪装得更是完美,几乎没给山伯任何识破的机会。唯有一次,梁山伯无意间发现她有耳洞,却被她"自己扮演观音的缘故"这一句话,轻描淡写地骗过,还外加一句"做文章不专心"的数落。

山伯之所以看不出祝英台是女子,也实在是事出有因。当年草桥初遇,英台爽快答应结拜,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且没攀谈几句,英台便称她的小九妹原要同来,只因爹爹阻拦,未能成行。这很容易让人认定,她是哥哥。正如梁山伯自己所说"这般良朋益友世间少″。正因为此意过于真纯,自然导致灵台全被占据,任何杂念都丧失了萌生的空间。此类认知偏差,或曰思维盲区,不少人都不敢说自已没有,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看得完全。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一位革命老前辈,女扮男装参加八路军队伍,身负重伤入院治疗,才被发现是女儿身。之前,与她生活战斗在一块的战友,那么多年来没一个人发现她的身份。难道说我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战士,都像梁山伯在性征认知上出现问题了吗?

如果说"十八里相送"是梁山伯不知情的喜剧,那么"楼台会″则是梁山伯已知情的悲剧。当梁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就是小九妹,又惊又喜。火急返家,去祝家庄探访。只见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山伯欣喜若狂。而祝英台呢?"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

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山伯。英台心头五味杂陈:"但见他喜气冲冲来访九妹,我只得強颜欢笑上楼台。″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可怜梁山伯重会英台之日,也就是失去英台之时,明天的英台,就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英台将实情告诉山伯,山伯十分震惊,伤心地痛问:"还是愿嫁梁山伯,还是愿嫁马文才?″

此时此刻此地,祝英台的怨恨一古脑儿涌出来:"你难道,小妹心意还不知?″"我此心永随你梁山伯!″″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一片真心吐出来;可记得,我叫你,与我一同把家归,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折也不难;可记得,我问你,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可记得,河里漂来一对大白鹅,我告诉你,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可记得,你扶我来过独木桥,被我比作牛郎织女渡鹊桥;可记得,我说那条大黄犬,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可记得,我陪伴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可记得,我求观音大士来做媒,与你梁兄把堂拜……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你梁兄笨如一头牛。"

十八里相送时的所有喻示,这时犹如雾散见花开,全都明白起来。只可惜,为时已晚,美满姻缘两拆散。英台也说了,爹爹之命不能违。山伯悔恨自己不解风情,恨祝父嫌贫爱富。"楼台会"貌似"小別重逢″,实则是永别。泪眼相向,山伯悲痛至极地恸说:"英台说出心头话,我肝肠寸断囗无言。金鸡啼破三更梦,狂风吹折并蒂莲。我只道有情人总能成眷属,谁又知今生难娶祝英台。满怀悲愤无处诉,啊……无限欢喜变成灰……″当面咯血。英台惊忧地说:"梁兄啊,你是好好来望我,如今害你得病归。"

凄然临别时,俩人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梁山伯坐上了“先喜,后惊,又疑,再怒,终悲″的情感过山车。回家后,自怨自艾,整日咳嗽,汤水少进,一病不起。病入膏肓之时,嘱咐母亲:`我死后,不要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为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高庄镇马家庄,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说完后,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梁母果然依照儿子的嘱咐,将山伯远葬在石桥镇里丈村渠河北岸上。

英台闻山伯噩耗,悲痛欲绝,誓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反而变得异常镇静,套上红衣红裙,走进花轿。娶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坟前时,英台坚持要祭奠。

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颠倒跄踉,上前祭吊。跪下来恸哭撞碑,突然间风雨雷电大作,天地混沌,坟墓爆裂,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霎时,风停雨霁,彩虹高悬,百花競姸,一对美丽地蝴蝶从坟头飞起,在阳光下情侣依依,比翼双飞,自由蹁跹。这一天,阴历三月二十八。

祝英台虽然是个才女,毕竟只是凡女,她的"女追男″有很大的困境,无法自我突破。她并不是不想挑明自已,而是开言太不容易。古人婚配,没有父母之命已是先天不足,若再没有媒妁之言,便完全丧失了底线。既使《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国王,够历害的了,然而当她看上了唐三藏,情来不自禁时,却被众官谏道,匹配之事无媒不可。她也无奈的只得准奏,命太师和驿丞"先去馆驿与御弟求亲,待他许可,寡人却摆驾出城迎接。"

休说凡女。就连仙女、妖女在倒追时,也都是很有顾忌的。七仙女追董永。先装可怜,后求庇护,见董永仍犹豫不决。便让土地出来帮腔,又施法让槐荫树开囗为媒,这才成功。白素贞追许仙,先是借伞还伞,一来一去,多了交往,再差闺蜜小青出面说亲。小青办事向来麻利,三下五除二当晚成婚,让大姐称心滿意。

可怜祝英台既无魔法道术,更非一国之君,又无白素贞那样的小青相助,也无鸳鸯那样的红娘出力。银心这个丫头好是好,可惜办事不力,英台也只能自始至终亲力亲为。临行前,她央师母做媒,并以玉蝴蝶扇坠作信物。英台一无料事如神之能,二无预知未来之力,求师母做大媒,正如英台承认"你我自作主"。私定终身,封建礼教是不准许的。因此,让梁兄娶自己,目己也好比过河的泥菩萨。所以,"祝追梁"很不简单,因为不容易,才失败了,又留了个反败为胜的可能。一对蝴蝶玉扇坠,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成双对。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这就是"化蝶"的积极意义。

千百年来,"女追男"在现实生活里不常有。有人说,这是女性本能的羞涩,是封建道德的约束,这话也有道理。但更有道理的是,女性比诸男性,更多的是对被拒的害怕,对今后的考虑。主动了,会破坏自己高洁贤德的形象,会被他人、甚至自己的丈夫看轻。就是当代的女性,仍有这些顾忌。自由恋爱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水到渠不成,什么作风轻浮,行为浪荡,水性杨花……闲言碎语,铺天盖地。

历史走到今天,包办婚姻的根基只是动摇,并未根除,而媒人依然有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白素贞的做法,至今有一些女孩子活学活用。当一个女孩子有了意中人,也常会让闺蜜先去试探一番,就等红线结上,再亲自出马。但常言道,人心不古,倘闺蜜不像小青那般忠心耿耿,风险是很大的。

梁祝"化蝶″所表达的,正是强烈冲击封建礼教的社会心理反映。人们透过梁祝反抗包办婚姻的表层思想,把握到社会进步中男女平等、女权回归的深层意识,认识到包办婿姻的弱点和局限性,看到选择婚姻自主的可能性,鼓舞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向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抗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