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敬梓几岁考中秀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01:49:23

关键在于,范进是没有科举方面的才华吗,只是执迷不悟、一味痴迷吗?

当然不是。

周进是才高八斗的学者,身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以周进的才学,第一遍看范进的卷子,竟然根本没看懂,还恼怒的认为他写得不伦不类,不知所云“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正常来说,这种级别的考试中,考官或者他雇佣的清客相公把考生的卷子粗粗看一遍,甚至只看个开头,就会决定考生的命运。

周进看了第一遍觉得写得很烂,那么范进这一次就仍然没有考中。

只是因为机缘巧合,周进破例将范进的卷子看到第三遍,这才明白范进是惊人的八股文天才,才华甚至在自己之上“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大家注意,范进可不是当天发挥得好,偶然写出了经典文章。

整个考场中,范进是最后一个到,却是第一个交卷子。他交卷后很久,都没有第二个学生交卷。

可见,范进根本就是顶级学霸,可以在最短时间完成最好的八股文。

更重要的是,范进成为秀才以后,第一次就考中了举人,随后又是第一次考试就中了进士。在封建社会,这种三连考中是极为少见的,堪称非常牛逼。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敬梓几岁考中秀才(9)

这说明什么?

范进确实是擅长考试的学霸,也极为擅长八股文的顶级人才。

甚至他的水平太高了,高到普通学者都无法看懂他的卷子。

尤其考秀才的院试,主考的各省学政考官不可能亲自看这么多卷子,都是雇佣清客相公来阅卷。

而这些清客最高学历不过是秀才,有的干脆只是童生,水平是有限的,根本就看不懂范进的卷子。

所以,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考了整整30多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要知道,明清时代的读书人常年去考秀才,持续考上多年,录取率基本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个人中可以考中一个。

貌似录取率不高,但考秀才的童生水平相差巨大,颇有一些才华不高、能力不够的龙套人物。所以秀才考试的难度并非特别大,竞争也不是非常激烈。

况且范进这么大的年龄还来考,考官确实也会另眼看待,多少给一些优待,唯恐挫伤了年轻考生的积极性。50多岁的范进只要文章说得过去,理论上考秀才的难度就比年轻人要低。

相比起来,秀才之后的举人、进士的考试难度才是相当高。

范进考了大半辈子,连科举考试敲门砖秀才都没考上,也属于很夸张。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敬梓几岁考中秀才(10)

换成一般人这么怀才不遇,不是早就放弃了,就是像孔乙己那样自暴自弃,甚至像洪秀全那样愤世嫉俗,报复社会。

范进却做到了不骄不躁,坚定这是自己唯一能够出头的道路,顶住各方面压力考了30多年,终于在晚年获得成功。

30多年非同小可,试问人生有几个30多年?

要知道,范进最后一次考秀才的时候,已经54岁。

而清代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同范进一起考试的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年龄还不到范进一半。

可以想象,周围的人会用什么目光看范进,光是舆论压力和社会偏见,就能活活压死人,但范进能够顶住压力。

有些人笑范进傻,为什么30多年只做低级工作,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出人头地啊?

上面已经分析过,如果范进能够有经商或者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他也不会走这条路了。

个人的天赋和才华不同。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敬梓几岁考中秀才(11)

就像爱因斯坦天生是科学家,爱迪生天生是发明家,贝利天生是足球精英,有些人只是天生擅长考试。

以周进为例,后来做到省教育厅厅长,然而之前60年都混的很惨。就连做个乡下低薪的私塾老师都被解雇,周进还被周边乡民百般嘲笑鄙视,挤兑的站不住脚。

连一个乡政府的办事职员夏总甲,都嫌弃他不会经常来奉承,不再支持他在本地乡下教书。

可见,周进也没有其他的才能,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有人嘲笑范进、周进,其实有考试才华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两人都是全国顶级学霸,放在今天至少也是本省的高考状元,普通读书人又有几个可以相比。

至于说他们痴迷科举考试,且不谈他们没有其他才华,科举考试本身也是底层老百姓出头的唯一道路。

试问,就算是今天,包括萨沙在内的绝大部分底层平民,除了高考以外咱们还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敬梓几岁考中秀才(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