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体育强国作文素材,体育强国议论文的个人素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8 14:45:38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中特别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强建设体育强国”,从而把新时代体育工作方向和体育强国目标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自信自强的重要标志,为繁荣新时代体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为什么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一)体育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内在矛盾突出

1.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日益增长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根据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规划,到203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的人口要达到15%,也就是6.3亿人左右,与2019年相比要增加1.4亿人。

其次,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健身就会成为刚需。201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跨过8000美元大关,这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持续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提供了内在的持久动力。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万美元,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导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健身的需求不断提升。

另外,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人均体育消费1330.4元。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个人均消费水平比6年前的926元增长了13.7%,增长幅度相当大,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这个消费水平还不到世界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的十分之一,说明我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增长迅速,潜力巨大。

此外,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从媒体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亚健康人群占了整个人群的41.3%。2021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年人体质呈下降趋势。与2014年监测相比,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继续增大,其中肥胖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横向比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健康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该报告将健康现代化分为健康现代指数、健康生活指数和健康服务指数三个维度,并以高收入国家为参照对象。在这三个指数上,中国分别只有41分、55分和30分。整体而言,中国的健康水平在被调查的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属于健康初等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2.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第一,体育发展系统不均衡。当前,我国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按年龄划分呈“马鞍形”。也就是说,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较高,而20岁至50岁以下的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残疾人群体等特殊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其中,青少年体质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非常关心青少年体质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育健康问题或青少年群体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因为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

第二,体育发展机制不均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整体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应该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形成有机的整体。然而,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体育的发展机制尚未达到理想的局面。

第三,体育产品供需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供给侧。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供给量尚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另外,国家对体育的公共产品投入仍然较低。从财政部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到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体育支出的占比是下降的。尽管国家对一般公共支出的总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体育支出的占比仍然偏低。

从需求侧来看,体育消费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人口比例总量偏低,支持消费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如互联网)需进一步建立完善,体育消费观念与体育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城乡居民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

(二)体育的功能价值日益凸现与体育改革发展短板的内在张力上升

1.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成为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体育事业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流取得了辉煌成就,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现。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2017年8月,**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021年1月,**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如何理解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体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运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8月31日,**在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第二,体育强国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体育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国民健康程度的标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把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

第三,体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业。2019年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独特的和获得大众识别并认可的功能。

2.体育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呈现多样价值功能

**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第一,政治价值。对内方面,体育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的价值功能。新时代,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团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不同阶层的收入、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如何凝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就是体育,特别是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振奋民族精神、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凝聚民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外方面,体育可以促进国家间合作与交流,提升国家形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席重视体育的外交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元素始终贯穿*主席的外交活动。比如,2015年*主席会见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的时候,谈及中英双方要加强体育交流;2017年*主席访问芬兰的时候,确定把冬季运动作为2019年中芬两国外交的主题;2017年*主席访问德国,在柏林同默克尔总理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2018年*主席同普京在天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

第二,经济价值。一是体育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首先,人作为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活力。其次,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研究表明,在体育领域投入1元钱可以减少7元钱的医疗资源消耗,这个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

二是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体育产业具有能源消耗小、环境友好的特点,可以与一产二产有效结合,带动一产二产转型升级,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

第三,文化价值。一是体育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下班后可以在街边、公园里、小区里看到大妈们跳广场舞,我们还可以观看体育比赛,享受体育带来的激情和梦想。此外,还有体育类型的电影等等,这些都证明了体育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体育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体育运动能够长期伴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人类发展史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推动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而体育的内涵正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此外,许多体育比赛和体育项目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第四,社会价值。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015年,*主席会见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时讲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在民众中倡导和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把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首先,体育有利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一是体育运动有利于降低人的攻击性,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和稳定。二是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社会共同语言,有利于社会包容和稳定。三是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其次,体育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开始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是文明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

第五,生态价值。体育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1月,**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首先,体育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绿色革新。北京冬奥会被称为“最绿色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场馆的照明用电,特别是张家口地区的场馆,都是使用绿色风能和太阳能。我们大量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用绿色环保的制造工艺,从而带动整个生产方式的绿色革新。

其次,体育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大众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体育和环保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体育爱好者也是环保人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理念已经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潮流,也成了其核心价值。因此,通过“绿色体育”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可以引导大众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3.体育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短板和挑战

第一,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组织、赛事活动供给不足。在健身场地方面,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方便就近使用的公共体育场地缺口比较大。在健身组织方面,大众健身的组织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从而制约了全民健身的常态化和生活化的开展。在全民健身的赛事活动方面,我国目前的竞赛体系基本上是围绕着专业运动员和竞技体育展开的,而面向大众体育赛事活动较少且不成体系。

第二,青少年体质状况持续下滑。尽管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普遍增加,但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脊柱侧弯问题日益严重,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第三,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面临国际奥委会项目调整的压力、潜优势项目基础不稳、突破乏力,落后项目特别是男子“三大球”项目发展水平长期低位徘徊。二是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三是体育协会改革整体进度滞后。

第四,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二是在需求侧和供给端存在一些制约,其中国民体育消费能力约束和新的体育消费场景供给不足是突出问题。

第五,体育对外交流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国际体育话语竞争优势依然不足。二是从国际履职和参赛来看,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高层、决策层领导职务的中国人数量较低,年龄结构偏老化。三是“大协同”的体育对外交往机制尚未形成。四是体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如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一)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我们要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形成全民健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深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巩固和拓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持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不断健全全民健身激励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身组织和赛事活动不足的问题。

(二)全面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我们要深化运动项目协会改革,推动协会专业化建设。切实加强改革后的保障机制,尽快完善相关协会和事业单位脱钩后的具体配套文件。要狠抓脱钩协会的监管,切实提高脱钩后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和监督制度,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系统性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问题。改革体校,明确各级各类体校在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推动省市县体育行政部门重建并夯实后备人才“三级训练网”,建立健全以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体校和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立健全体校和专业队、职业队、体育龙头企业、体育高校“一条龙”的培养、输送和安置渠道,畅通人才出口,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另外,我们要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大力发展面向普通中小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鼓励中小学组建专项运动俱乐部,开展课余训练,为当地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提供更多的好苗子、好生源,加大体教融合力度。另外,各级政府要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大力拓展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培育培养后备人才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创设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各地与国外品牌俱乐部联合创设国际化的青训体系,打造社会化的体育青训品牌,建立健全立体化、多渠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支持青少年参与体育的良好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

(四)全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强化体育产业政策落地落实,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推动体育消费全面升级,激发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实施“体育 ”行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一是推动创建全球体育装备用品的制造和贸易中心;二是打造数字体育产业的创新高地;三是通过数字赋能和场景革命,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四是提升国民体育消费能力。

(五)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和新时代女排精神,为全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项目精神内核和文化符号。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创作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体育文化创作和载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国体育的荣誉体系。

(六)全面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在国际体坛树立一个讲信誉、敢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倡导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国际交往原则。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务实合作。实施体育外交人才培养工程。

(七)全面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我们要构建和完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制度。持续推动体育发展模式转型。要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由政府的独轮驱动向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四轮驱动转变,把社会全面参与、市场有效参与、公民自觉自愿参与和政府的统筹主导融为一体。推动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融合。加强体育行风建设。加强赛风赛纪的管理,坚决打击违反体育道德和诚信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发展环境,切实履行好反兴奋剂的工作责任,落实“零容忍”“零出现”的要求。

另外,我们需要提升依法治体水平。推动体育法治建设,提高体育发展的规范化水平,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核心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加强体育的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体育重大行政决策合规性审查制度,落实地方体育行政执法责任,提升体育行政执法水平,健全体育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全国性体育仲裁机构,不断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八)全面实施体育科技驱动战略

我们要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布局前沿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全力实施智慧体育工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带动中国体育的现代化。

(九)全面推进人才强体战略

我们要大力集聚高层次体育人才:重点开展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开发应用型人才:加快体育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发。统筹推进七支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群众体育人才队伍、竞技体育人才队伍、体育产业人才队伍、体育科教人才队伍、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国际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体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育人才管理体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陈世阳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