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上任时的第一次座谈,10多名战士围坐一起,侃侃而谈,但内容很多都是“理性而有分寸的”,“感觉每个人都说了不少,又好像啥都没说”。
他尝试着每季度在全营开展“向主官说说心里话”活动。一张A4纸折成的卡片,一面写着“温馨提示”和“主官寄语”,一面是问题:“你最想吐槽的是什么”“你有哪些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
然而效果也不尽人意。刚开始收上来的卡片,没有多少想要的“内容”,有的甚至交了“白卷”。
私下了解,原来是战士们有自己的顾虑。首先是谈了管用吗?于是,营党委向大家承诺,每个问题都会在一周内,通过公开或者一对一的方式予以答复。营里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营里解决不了的报请上级解决。
一些战士还担心,“我们说的问题并不是‘告状’,营里会不会因此处理骨干?”“会不会制造和管理者之间的‘对立’……”
于是,后面下发的卡片上有了“温馨提示”:所有卡片由营主官亲自统计,无他人接触;连里也要定期搞这样的活动,共同目的是解决好问题……
大家的每一句“吐槽”都得到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都被倾心解决,每一个疑虑都得到耐心回答。这一次,诚意终于换来了官兵的敞开心扉。
收上来的卡片上开始有了更多的“干货”:“夜岗排班可以更加科学”“夜班餐食问题应该合理解决”“外出请假如何既合规又便捷”……
“共情是共识的基础,打通感情是让官兵敞开心扉的前提。当战士感到自己被理解、被信任,他们就更容易在谈心交心中放下‘戒备’,更好地融入集体。”该团政治处领导告诉记者,随着谈心交心活动的深入开展,战士们的“刺耳话”“牢*话”越来越少,关心集体发展、关注执勤训练的人越来越多,各项建设形势越来越好。
话里与话外
谈心最好的技巧,融在解难帮困细节里
谈心过程靠对话,谈心效果靠实干。这是该团某分队领导的深刻感受。
驻训场上,一场实战化训练正在进行。接到“通信节点被毁”的指令后,一级上士张建涛一边请求上级支援,一边带领班组人员勘选接替位置、评估受损情况、制订接替方案,很快成功处置特情,顺利完成保障任务。
鲜有人知道的是,就在数月前,张建涛差点递交退伍申请。入伍16年,这名老兵多次换岗,他干一行爱一行,到一岗钻一岗,从未叫苦喊累。去年年初,连队部分官兵被抽调*,张建涛成为所在专业唯一一名“种子选手”。在这急需人才的关键时刻,张建涛为什么要走?
“妻子患病急需手术,孩子年幼无人照顾……”这名分队领导找到张建涛谈心,了解到这些实情。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早说时,张建涛表示,部队训练、执勤任务繁重,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一句“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让这名领导陷入深深自责——官兵们为了干好工作尽心尽力,可分队领导却对他们的困难没有及时掌握。这名领导马上向团里汇报了这个情况,很快就在驻地联系好医院,让张建涛把爱人和孩子都接过来,一起努力把这名老兵“后院”的事情办好。
在组织的协调和关怀下,张建涛爱人的治疗很顺利,身体慢慢恢复。出院时,考虑到孩子尚小,他们特意安排张建涛把家人送回老家再归队。后来,张建涛递交了留队申请,他说:“这是我和爱人的共同选择,我要全身心投入部队建设发展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谈心最好的技巧,融在解难帮困细节里。”该团领导说,解决问题是谈心的“下篇文章”,也是决定大家是否愿意敞开交心的关键。
“我经历过各种困难,但组织始终是我生活里的一道光……”前不久,该团二级上士小张收到营党委送来的困难党员补助时,忍不住落了泪。
服役12年,小张经历了人生的“大坎”。入伍没多久,父亲车祸身亡,哥哥嫂子因家庭矛盾离异,家中常年只剩下没有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刚学会走路的小侄女。那段时间,组织数次伸出援手,帮助她的家庭渡过难关。
这两年,小张结婚生子,生活有点起色。可前不久,她又生病住院。团党委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解难帮困程序,为小张联系医院、联系专家开展治疗。
“组织就是我们的靠山。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有信心克服……”小张的事,让官兵们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集体分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有事找组织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