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捐赠短文,最珍贵的捐赠短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9 01:55:19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10月16日,江苏盐城72岁的蒯大万完成遗体捐赠手续。他是一名困难群众,患有脑梗等疾病,一直得到政府的帮助,对捐献遗体这个决定想了很久。这是他的心愿,想在百年后捐献遗体给国家做科研。

面对媒体镜头,因为患有脑梗等疾病,蒯大万老人的口齿有些不清楚,但“捐献遗体给国家做科学研究”这句话却字字千钧,闻之令人肃然起敬。人至老年,不讳言生死已是难得,决心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更显无私,由此袒露出平凡中的伟大。

每个人都知道,死亡是人生最后的归宿。虽说人生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坦然面对死亡,更不用说毅然决然捐献自己的遗体。近年来,我国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比例和数量大幅提升,但仍然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于自古就讲究保全遗体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捐献遗体无疑是一个崇高的举动,不仅要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还要坦然面对世俗的异样眼光。

毫无疑问,捐赠遗体或者身体器官都是需要勇气的。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每一位捐赠者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有理由赢得整个社会的敬意与礼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为160万,实现器官捐献2.6万余例,捐献器官7.4万余个,7万多人的生命得到挽救。那些无私献出遗体或身体器官的捐赠者,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传递着生命种子与人性光芒,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和升华。

当然,蒯大万老人或许并没有想过那些大道理,他用朴素的话语表达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因为感觉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优待,老人希望用捐赠遗体来回报社会。对于这位善良淳朴的老人,网友纷纷表示感动,实际上,类似的善良淳朴老人还有很多——在登记捐赠遗体的志愿者中,老年人是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那些可爱可敬的老人,为社会贡献了毕生精力,面对人生终点,他们仍念念不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感动之余,整个社会都有必要对那些老人付出更多关爱,不仅要满足他们“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最后期望,而且要提高他们当下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生如夏花之绚烂”。

来源: 大河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