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辞
(1)言词,文辞
【成语】
郑重其辞
义正言辞
【例句】
①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②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③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④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诗序》)
⑤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2)推辞,不接受
义不容辞
力死不辞
辞多受少
【例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③臣以供养无主。(《陈情表》)
④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⑥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3)借口,口实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4)辞别,告别
【成语】
彼此而别
辞旧迎新
【例句】
①嫔妃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②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辞爷娘去,暮辞黄河边。(《木兰辞》)
④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5)文辞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6)文体的一种
归去来兮辞
楚辞
【语义提示】
“辞”本义是“诉讼,打官司”,诉讼就有“口供”,口供是提供“文辞”,精彩的文辞形成“一种文体”(如“楚辞”),不真实的口供就是“借口”。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