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译文,送人游原文译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11:50:31

徐霞客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夏历2月21日至23日游武夷山。他按日计程地写下了这篇《游武夷山日记》。清代初年,潘耒为《徐霞客游记》作序,极称其“记文排日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山川条理,胪列目前; 土俗人情,关梁阨塞,时时著见;向来山径、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这段话,正道破了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至今仍诱人的秘密。

游石门译文,送人游原文译文(1)

徐霞客在“问奇于名山大川”的实践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真理。他的寻幽揽胜,本意在作地理考察。因此他特别注重地理方位和山川地貌的描写。如在本篇开头,作者便像一位地理教师用教鞭指点着地图向听众讲述道:“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 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峰南,一溪东向而人大溪者,即武夷溪也。”这样写,岂不是“山川条理,胪列目前”了么?

但《徐霞客游记》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地理教科书。它不仅厘正了“向来山径地志之误”,而且如杨名时所指出:“时复雅丽自赏,足怡人情”,为人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审美杰作。作者用生花妙笔形象地描绘了祖国山川的雄伟、秀丽,并充分流露出他丰饶而且崇高的审美情趣。如在《游武夷山日记》中写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循崖北上,至巅,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览。”寥寥三十八字,便把仙掌岩的独特景色展现无遗。“落照侵松”一语,更把静色写成动态,宛似金黄色的夕阳光闯入山头,在苍翠的松林里跳踉、追逐……直令人心往神驰!又如写水帘洞:“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其岩高矗上突,故岩下构室数重,而飞泉犹落槛外。”把一幅绝妙的自然景观描绘得如在目前: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真不愧称为文章巨擘!

游石门译文,送人游原文译文(2)

本文在题材上,不着重记述武夷山的轶事、奇谈。哪怕是历经千年风霜的“架壑舟”,或富有神话色彩的“虹桥板”,或有关大王、玉女镜潭相会的故事,或有关武夷君、仙太姥幔亭设宴的传说,作者都惜墨似金,一律不作猎奇式的叙述。因此它颇似北宋前期的山水画,但见山峦重叠,溪涧纵横,绿树葱茏,白云飘渺……,给人以雄浑、丰富、生动、隽逸之感。它不假雕饰,而质朴天成。如写小桃源:“崩崖堆错,外成石门。由门伛偻而入,有地一区,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作者娓娓叙来,皆身所亲历,未有一字虚构。而平畦曲涧,饶生变化; 鸡声人语,翻疑仙居。每位游过武夷山小桃源的读者读了这段描写,便无不感到它真实,也无不感到它隽美。“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八字,用来单独评《游武夷山日记》,也是细致入微的。

佳莘写于2022.4.1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