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评说《三国演义》,拆解名著经典。
话说诸葛亮南征。有人出来谏阻道:南蛮不毛之地,派一上将军足以征服,何须丞相亲自出征?
孔明曰:“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
就这样,孔明亲自挂帅,南征开始了。这次南征,孔明带领的上将可不少。此时,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归天,硕果仅存不多的两员老将赵云、魏延都跟随出征了。还有关羽的小儿子关索也在其中。后来马岱来劳军,也一并留下帐前听用。
诸葛亮亲自南征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收复民心。
双方第一次交手是硬碰硬。显然孟获的土兵不是川兵的对手。结果孟获被魏延活捉了。
诸葛亮说:“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敢背反?”
孟获说:“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
大家看孟获这话,说得非常清楚。两川之地,是被刘备强夺来的。所以我何来的背叛呢?
孟获一来是没有准备好,属于仓促被擒,所以不服;二来是对刘备占领两川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所以这一次诸葛亮放了孟获,他就是要在后面的战役中让孟获消除这两个疑点。
二擒孟获,是因为手下董荼那元帅的出卖。所以孟获肯定不服。
三擒孟获,是孟获派弟弟孟优先去诈降,然后孟获去偷营劫寨,结果被马岱俘虏。孟获说:此乃天败,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
四擒孟获,是孟获主动出击,结果中计,掉进了诸葛亮事先挖好的陷坑之中。孟获说,“吾今误中诡计,死不瞑目”。
五擒孟获,是孟获被西银冶洞二十一洞主杨锋设计捉住,然后献给了诸葛亮。孟获说:“非汝之能,乃吾洞中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要*便*,只是不服!”
六擒孟获,是孟获用诈降之计,结果被诸葛亮识破,来了一个瓮中捉鳖。孟获说:“此是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也。吾心未服。”
至此,孟获被擒六次,却始终不服。为什么呢?他手下有一个洞主叫兀突骨的,一语道破真相。他说:上国人多行诡计。
我们看,除了第一次被擒之外,其他五次,孟获是两次被自己人出卖,两次诈降失败,还有一次是被诸葛亮挖了一个陷坑。所以他始终真心不服。
其实,做为诸葛亮来说,他更愿意以最少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做为蜀国丞相,他此来主要是收复民心的,所以并不愿意大开*戒。可做为孟获来说,你三番五次用诡计赢他,他自然心中不服不忿。
那么第七次,诸葛丞相真的要大开*戒了。
这一次,乌戈国的藤甲兵来助战了。
诸葛亮让魏延连输十五阵,把藤甲兵引入了包围圈。因为这里有黑油柜车十辆准备伺候藤甲兵了。
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我们看这段叙述,真是应了一句话,慈不掌兵。诸葛亮虽然不想多造*孽,但有时候局面很难控制。
那么这一次之后,孟获真的投降了。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
诸葛亮在回师的路上,路过泸水。因为此前*戮太重,所以泸水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有人告诉诸葛亮,需要用活人祭祀。
诸葛亮说,今事已平定,安可再妄*一人?于是,诸葛亮唤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诸葛亮用馒头祭祀了河神,大军才得以通过。
那么再回顾一下七擒孟获的过程。当时第一次擒住孟获的时候,就有人说,把他*了不就完了吗?诸葛亮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了孟获,南人未服,将来依然还会有别人造反。
为什么不找一个其他人当蛮王呢?比如说,曾经帮助诸葛亮第五次擒孟获的杨锋。杨峰也是一洞洞主,手下又有四个儿子,简直是后汉三国版的“杨家将”。可诸葛亮觉得,杨锋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孟获。
要说能替代孟获的人,其实真有一个。他就是孟获的哥哥孟节。
孟获一共兄弟三人,老大孟节,老二孟获,老三孟优。
诸葛亮被孟获设计引入了毒泉之地。毒泉有四个:一名哑泉,人饮则哑;二曰灭泉,人若沐浴,皮肉皆烂;三曰黑泉,若溅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人若饮之,身躯软绵而死。
一批蜀军误饮了哑泉之水,结果全都说不出话来了。
诸葛亮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遇到山神了。这段故事好像应该出自《西游记》。孙悟空每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立刻用金箍棒把山神土地打出来,一问就全明白了。
这次,诸葛丞相也遇到了一个山神。因为山上有伏波将军马援的一个庙。这个山神就是为马援看守庙宇的。
山神说:此去正西,有一溪名曰万安溪。上有一高士号为万安隐者。其草庵后有一泉,名安乐泉。人若中毒,汲其水饮之即愈。
在山神指点之下,诸葛亮见到了这位万安隐者。军士饮了安乐泉的水,嗓子都好了。
然后,诸葛亮就求问隐者姓名。隐者说:某乃孟获之兄孟节是也。某一父母所生三人:长即老夫孟节,次孟获,又次孟优。父母皆亡。二弟强恶,不归王化。某屡谏不从,故更名改姓,隐居于此。
诸葛亮感叹道:方信盗跖、下惠之事,今亦有之。盗跖是柳下惠的弟弟,名为柳下跖。二人是一奶同胞,却一个是君子,一个是盗贼。
诸葛亮看到孟节,还真是动了立孟节为云南王的念头。他说:“吾申奏天子,立公为王,可乎?”节曰:“为嫌功名而逃于此,岂复有贪富贵之意!”
孟节不愿意出任云南王,自然有他淡泊名利之意,但其实也是对弟弟孟获的一种保护。假如说,他接受了诸葛亮的提议,那么孟获将来的命运如何呢?而诸葛亮的这个提议,其实也恰恰是因为孟获在云南影响颇大。孟获可以,他的哥哥自然也能够服众。
孟节拒绝了诸葛亮的提议,也成全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奇。那么后来,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风林话古论今》专栏,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