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
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
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废池:废毁的池台。
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 ,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 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红药:芍药。
【译文】
淳熙丙申冬至时节,我路过扬州。夜雪初霁,旷野上到处都是荠菜和野生的麦子。入城后,之间满目萧条,冰冷的河水绿绿的,暮色渐起,戍楼上号角悲鸣。我不禁悲怆感伤,对扬州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疏生出无限的感慨,就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大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下马停歇。放眼四野,到处是荠菜和野生的麦子。自从金兵南侵退去之后,废弃的城池和树木,都厌倦了战争。暮云四合黄昏渐进,戍楼上凄清的号角呜呜的吹响,感觉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生活、赏玩的唐朝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被它的破败大吃一惊。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波心中荡漾着无声无息的清冷的月影。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花,不知为谁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大肆劫掠。十五年后(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这里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
他在这首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