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07:09:34

本文乃知道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姜燮精通音律,能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注明了工尺(音che扯)谱的自度曲,《扬州慢》即是这十七首中的第一首。慢,指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本词因是写扬州的,故作者将它命名为《扬州慢》。词中主要通过扬洲的今昔对比,反映金兵入侵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热爱国土,厌恶战乱的思想感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1)

姜燮

姜燮创作《扬州慢》时,还不到二十二岁,但在艺术造指,已达到了非常成热的地步。研味此词,可以见出两大特点:

第一,意境幽冷,词语典雅。王国维《人间河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此话未免偏颇:说格调,则对姜菱捧之极高;论意境,则又贬之太低。在宋季,张炎《词源》即称赞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清代戈载更发挥说:“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宋七家司选》)。这些评语不无溢美之辞,但他们形像地描述了白石词清空高远的意境,这却是符合姜夔创作实际的。

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2)

姜燮

《扬州慢》是姜燮词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作品,但通读全词,特别是吟咏“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语,顿感一丝丝凉气,一缕缕幽情生于纸面,将读着的神魂引向清冷空寂的境界。在构造这种意境时,作者用的是极为精美典雅的语言材料,这正如张炎《词源》所指出的,姜夔记“不惟清空,又且*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因此,姜一派词人被称为“雅正派”或“醇雅派”。为了追求“雅”,他们往往化用唐人特别是李贺、杜牧、李商、温庭筠等的诗句。如这首《扬州慢》里,姜就将杜收的《赠别》、《道怀》、《寄扬州韩绰判官》等诗点化入词,并在词中着意用了“杜郎”二字。这样泪笔,不掠人之美而自得其美,可谓坦荡而巧妙。

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3)

姜燮

词中一些自创性的语句也很情当雅致,含蕴甚深,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对于这首词的上片称颂备至,认为“写兵赛后情景逼真”,并且特别指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由于姜燮这类词意境幽冷高远,语言精美典雅,就往往给读者一种特殊的感受,形象地说,我们读白石词,联想到的绝不是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海,而是白云深处的小溪小泉;不是欢快喧嚷的锣鼓,而是如怨如慕的瑶瑟;不是枝头闹春的红杏,而是暗香浮动的雪梅……故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4)

姜燮

第二,结构严密,对比鲜明。《扬州慢》一词结构上是做了精心安排的,上下片各有侧重而又紧密相关。上片着重写景纪行,下片着重抒情志感,上片主实,下片务虚。在上片里,开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两句,写昔日扬州之繁华;“解鞍少驻初程”,为前后词句作关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眼前扬州之荒凉;“自胡马窥江去后”,说扬州残破之原因;“废池乔木”,写扬州战后的遗迹;“犹厌言兵”,写人民对战乱的憎恶,“渐黄昏,清角吹寒”,表明战争的阴霾至今未消;“都在空城”,总括扬州可悲的现状。整个上片一句承一句,联绪十分自然紧凑。词的下片是四开四合:“杜郎俊赏”是一开,“算而今,重到须惊”是一合;“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一开,“难赋深情”是一合;“二十四桥仍在”又一开,“波心荡,冷月无声”又一合;“念桥边红药”再一开,“年年知为谁生”再一合。

扬州慢姜燮原文和翻译,扬州慢原文译文(5)

姜燮

这四开四合,也是四次转折,四个波澜,充分反映了扬州今昔巨变,抒发了词人心中的深沉感慨。

为了表现《黍离》之悲,词人运用了尖锐、鲜明的对比手法:背之“名都”,今之“空城”,昔日翠竹森森的“佳处”,雨今成了“荠麦青背”的荒地;背日是“春风十里”,而今是“清的吹寒”;昔日到处是青楼碧树,丽今随地是“废池乔未”。词人正是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对比,巧妙地抒发了情感,揭示了主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