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15首,水调歌头的正版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07:28:22

“三苏”是宋代文坛最传奇的佳话之一。唐宋浩浩荡荡数百年,文章八大家,苏东坡一家就占了三席,确实令人感佩。是怎样的家庭,才能有如此传奇?思来想去,一个情感高度凝聚,精神高度契合,家风高度昂扬的家族,才有可能创造这样的传奇。

水调歌头15首,水调歌头的正版诗(1)

苏轼一家是极重家庭亲情的一家,尤其是苏轼、苏辙兄弟两个,可谓一生都是同危共济。苏东坡那首最经典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作的缘起并非是为了风月佳人,而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弟弟。在序言中,苏轼就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他希望“千里共婵娟”之语能安慰到弟弟,而弟弟苏辙因为思念哥哥,在次年的中秋夜也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这两首《水调歌头》,一首后来成了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手足情深令人动容。先看第一首:

水调歌头15首,水调歌头的正版诗(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一出,谁与争锋。这首词写于丙辰中秋之夜,这一年(1076年)苏东坡在密州任太守。这一时期,苏东坡算是比较顺遂,最让他牵挂的人,是弟弟苏辙。事实上,苏东坡这个哥哥,一生最牵挂的就是弟弟。他后来被诬陷入狱,甚至有掉脑袋的危险,仍心心念念放心不下的还是弟弟子由。

水调歌头15首,水调歌头的正版诗(3)

在狱中苏轼以为自己要死了,便写下了“绝笔诗”《狱中寄子由二首》,他写道:“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哥哥对弟弟的感情,是多么深沉。

而在中秋之夜的这首《水调歌头》也是饱含情感,堪称写中秋的第一词。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自己的酒意阑珊,觉得“高处不胜寒”,莫名地孤独。而“何似在人间”,更显得形单影只。词的下片,道出了思念的最强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说,自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东坡还是希望能够“人长久”。

水调歌头15首,水调歌头的正版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