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超舞弄清影,保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小传】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先后做过祠部员外郎、礼部尚书及杭州通判、密州等地刺史。一生虽屡遭打击,但心胸十分旷达,是北宋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300余首。
【注 释】 ①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②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③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
④何似在人间:好像已经不在人间。
⑤“转朱阁”三句:指夜晚月光移动,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门窗,照见不眠之人。
⑥“不应有恨”二句:明月不应该对人间有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它却圆呢?
⑦婵娟:代指月亮。
【今 译】 从何时开始,明月普照人间?我高举酒杯,询问着青天。也不知天上的宫阙,今夜是何年何月?我多想乘风飞去,又怕那九霄之上的琼楼玉宇,我会受不了高处的风寒。还是在月下起舞吧,让影儿随着我回旋,翩翩如尘世的神仙。
明月轻盈地转过彩绘的楼宇,又低低透进了雕花窗栏,把银光洒满帷幔,照着我难眠的夜晚。月亮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呀,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它才团圆?唉,看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就是如此。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却共对同一轮明月,就好像彼此相见。
【赏 析】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的名篇。由于作者政治上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加上胞弟苏辙多年没有见面,更是愁闷难遣。于是在中秋之夜、明月之下,把酒问天,浩叹人生,抒发人间真情。词表现了作者洒脱的襟怀和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笔致奇逸自然,大开大合,风格清雄高旷而又委实蕴藉,刚柔相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已不仅限于手足之情,而且概括了人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能够长久留存的普遍愿望,已成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