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哪首诗,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说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08:25:48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送来了远处的蝉鸣。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走过溪上的小桥,道路陡然一转,才突然发现从前那熟悉的茅店依然坐落在社林边。

这是辛弃疾(1140—1207)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中所描绘的美景,名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词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正受奸臣排挤而罢官。从四十一岁起,辛弃疾就住在江西上饶,一住就是近二十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风景优美,辛弃疾经常来此散心,流连忘返。

半夜里的“惊鹊”“鸣蝉”与“明月”“清风”让他悠然神往,漫村遍野的稻花香扑面而来,让田里的青蛙也感受到了即将丰收的幸福甜蜜。此时,“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一个在遥远的“天外”,一个却近在“山前”,两者虽美,都不可捉摸,可转过小桥之后,乡村社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出现在眼前,让他充满了意外的欢欣。

不过,年轻时代的辛弃疾一定没有闻到过江南这片诱人的稻花香,而且,他也从来不写诗,因为,他只想做一个浴血沙场抗金报国的纯粹的军人。

辛弃疾本是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辛弃疾自己也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 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加入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当第二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义军溃散的消息,辛弃疾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带回了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噪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那时的辛弃疾只想打仗,打回北方去。但是,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先后把他派到了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内心越来越压抑和痛苦,于是他开始学习写诗。

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辛弃疾的心灵深处不停地涌起波澜,时常为一生的理想所激荡,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灰心又强自宽慰,动不动就问人“天下英雄谁敌手”,动不动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就这样,在旷世英雄落魄之日、报国理想渐行渐远之时,一位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不经意间横空出世、星光灿烂、光耀千年!

虽然辛弃疾也羡慕笑傲山林的隐逸高人,但闲居乡野并不是心甘情愿。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很高,辛弃疾的生活完全可以过得奢华,完全无须躬耕垄亩、闲话桑麻。所以,他偶尔放下理想的时候,就可以以局外人的心态去尽情赏玩山水田园风光,享受其中的悠然恬静之趣。

然而,理想已经深入骨髓,哪能说忘就能忘怀呢?六十四岁时,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雄心再起。之后被迫离职时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六十八岁那一年,辛弃疾临终时还大呼“*贼!*贼!”,至死都是满腔忧愤之情,拳拳赤子之心。

这就是为什么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 虽然夜色下的稻花香让人迷醉,让人怡然自得而忘了路的远近, 虽然所有景色都似乎信手拈来、平平淡淡,却依然让人依稀感受到清新闲适之中掩藏着的雄浑豪迈的英雄气概。

山东大汉辛疾疾,一个为沙场而生的铁血男儿,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攻城略地横扫千军,抗金救国收复中原,回归故乡。谁料短暂的英雄年代之后,昏庸的政府、腐败的官场不仅让这个军事天才永远远离了战场握不了吴钩,再也看不到家乡回不了梦魂牵绕的故土,还活生生地把一个赳赳武夫逼成了一个文采飞扬的豪放词人甚或是田园歌者,一个无所事事优哉游哉的乡间闲汉。命乎?运乎?悲乎?喜乎?在人生的弯道急转弯之后,居然可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无法想象,让人啼笑皆非。有时候, 人生真的没法规划,不过,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