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在实际的阅读中,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词语,书册上一般会有注解;即使没有,我们也会查一查,所以倒不大容易误解。最容易误解的,是那些我们“习见”但意义却实在“陌生”的词语。“词熟而义生”,阅读时以今例古,就不免陷入误区。翻一翻各种诗词选本或者“鉴赏辞典”之类,这样的错误随处可见,所以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我们来看一首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一种“译文”: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下面是韩兆琦先生编著《唐诗选注集评》中的几个注释:
大宛名:以大宛产的胡马最为有名。
锋棱:骨头棱起的样子。张耒曰:“马以神气清劲为佳,不在多肉,故云‘锋棱瘦骨成’。”
风入四蹄:极言其奔驰之快,犹如今之所谓“脚下生风”。
这种翻译和注释,大体是不错的。但要认真一些,就会发现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这里就说“熟词生义”现象。首联的“名”“成”是什么意思?与此相关的句法结构又如何?就其意义结构说,应该这样断句:“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名”是形容词,著名,有名。全句是说:这是一匹产自大宛的胡马,名气很大。这是从产地、血统写马的不同寻常。“成”:与上句“名”字相对,也是形容词,义为“善”(美好,完美)。全句是说:此马骨棱突出如刀锋,没有赘肉,形体非常完美。这是从整体形象上写其神骏可爱。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上面的译文和注释与诗句的原意都有些距离,特别是“成”字,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再说“风入四蹄轻”。这一联的意义结构是这样的:“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不是“竹批双耳”“风入四蹄”)都是倒装比喻句:双耳之“峻”如“竹批”——像用刀削成的竹筒一样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这是以双耳写其“神”。四蹄之“轻”如“风入”。“入”,义为“至”,或“往”——马的四蹄之轻,奔跑起来就像一阵风吹过一样。这是以四蹄写其“才”。“ 四蹄轻快,犹如劲风”八个字倒还得起精神;相比之下,“脚下生风”之类的解释就显得含糊了。
要把这首诗的大意表述过来,大概是这样:
你的这匹胡马,产自大宛,非常有名。
看它体型完美,没有赘肉,骨棱如锋。
它的双耳,像用刀削成的竹筒一样锐利劲挺;
它的四蹄,奔跑起来轻快得就像一阵疾风。
凡主人之所向,它眼里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这样的宝马,完全以可以托付自己的死生。
羡慕你有这样骁勇奔腾的好马,
你凭着它真可以纵横驰骋,建立功名。
这首诗的尾联为全诗的“主旨句”:一方面向房兵曹示以祝贺之意,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愿望,一种追求——假如自己也能有此宝马(不是以马自喻!),岂不是也就能纵横驰骋,建功立业了吗?当然,这里的“宝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指一种“凭借”,一种“条件”,就像“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就像大鹏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倘若没有这样的“支点”,倘若“风之积也不厚”,那么地球就撬不起来,鹏鸟就飞不起来了。杜甫所期望的“支点”或者“风”,大概就是他终生渴望的一种可以施展才能与抱负的官职与地位。可惜,诗人终生不遇,赍志而殁。
《诗词点拨》栏目所有文章均为王俊鸣先生原创写作,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