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非淡泊而明志非宁静而致远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0:53:02

以文化人,涵养廉洁,深耕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嘉定区文广局“爱廉说•六个一”主题活动,结合2018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诗词文赋大赛,在文化嘉定、嘉定区图书馆微信开设“爱廉说”廉洁文化诗文赏析专栏,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洁之道。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非淡泊而明志非宁静而致远(1)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称赞诸葛亮。从27岁初出茅庐,到赤壁斗智、定鼎荆益,再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为丞相,诸葛亮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一个史上少见的廉政时代。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非淡泊而明志非宁静而致远(2)

诗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非淡泊而明志非宁静而致远(3)

赏析: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没有时间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人物事迹: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非淡泊而明志非宁静而致远(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