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1:07:17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也陷入晚唐“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他最擅长近体诗,尤其是七律和七绝,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写得都很出色。他的诗格律严整、辞藻华美、章法回环往复,又多暗示、象征、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形成一种意境朦胧含蓄的独特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向有“寄妻”和“寄友”两说。诚然,视之为寄友之作,亦不减其悠长的韵味,但如作寄妻之诗看,却更切合彼时彼地的情境。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首句一问一答、一虚一实,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概括力极强:“君问归期未有期,” 妻子来信,所问内容必定不少,但妻子所最盼望的,还是他什么时候回家,诗人也只选出“问归期”加以回答,因为这也正是诗人所思所想。两地同心,情牵一线,都以“归期”为念,虽相隔遥远但息息相通。诗人当时身居巴蜀之地,远离长安千里之遥,官位又低,自然无法作主,所以“未有期”三字的回答,既含有自己的无奈,有预感到妻子即将失望,反过来更增加了自己的惆怅。这无疑是诗人最不愿作出的回答,却又不能不作出的回答。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次句描写自己眼前情景:“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个动词“”连接起眼前景物意象,展现出一幅迷蒙萧瑟的风景画面,渲染出浓烈的愁苦之情。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当时诗人正客居蜀地,时逢秋季,夜雨连绵,池水猛涨,景象自然是萧瑟凄凉的,除了单调的滴滴哒哒的雨声,其他什么也听不到,心情该是多么酸楚和寂寞!夜雨不绝,是窗外的现实;秋池水涨,则是诗人联想。这幅由“”、“”、“”、“”构成的迷蒙黯淡的画面,在渲染环境氛围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无限怅惘的心态。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在这巴山秋雨之夜,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将当前相思

的苦痛与日后团聚的欢喜融合起来,思妻之情显得格外真挚、曲折、细腻。此时此刻,诗

人所想的自然是“何当共剪西窗烛”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与妻子共对灯烛呢?这是诗人的设问,十分无奈,又显出归心似箭。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当然要进一步展开想象,你

看,夫妻那时款款交谈,灯芯烧得时间长了自然要剪,于是一剪再剪。“共剪西窗烛”,包含着多少夫妻间融融而乐之情!那么剪烛倾吐的是什么呢?“却话巴山夜雨。”诗人不仅想到聚首、交谈,甚至连谈话的内容都想到了。若是能回到妻子身边,首先要向她倾吐的便是巴山听雨,愁思绵绵的情景啊!这想象既新奇又合理,实属“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这样,诗人由今夕而希冀他日,又由他日而忆起今夕,造成一种回返往复的艺术境界,把现实与想象、痛苦与欢乐交织在错综变化的时空关系中,写出了自己深切的思妻之情,缠绵悱恻,婉转动人。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

全诗构思新巧,用笔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都从肺腑流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