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古诗五首:儿孙次第饮屠苏
农历新年的前日,传统叫作“除夕”,这两个字固定成词组,成为一个极其热闹的迎年节日,是传统迎年时段的高潮,有新年到来前倒计时的给人的振奋,以及各种的歌舞庆祝。除夕守岁,迎接跨渡新年,成为几千年的传统风俗。
那么除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除夕”呢,这两个字有何含义?
除夕的除,最初是指的台阶,而拥有人工台阶的地方,在原始社会,往往是聚落的中心。因为这里会平整土地,以汇聚人群。
上古母系社会,在这里,会举行盛大的月亮祭祀以及神灵崇拜。
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人们信奉各种鬼神,认为各种疾病灾难都是鬼神作祟,而人类的文明就是和自然灾害作各种斗争,而上古巫师的功能,就是沟通天神,并用各种仪式驱除灾难并祈福,也诞生了最早的医学。
逐除,是在某些场所,驱逐神鬼灾难。是逐“鬼”于“除”的含义。
这种仪式,在原始部落时期是非常频繁的。现在的考古无法得知具体的时间和频率。
原始社会末期,中国的尧确立了以太阳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确立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样重大的太阳历时间点,并结合了月历界定了年的时间定义。那么“逐除“仪式,有时间坐标,通常会是重要的节气时间以及重大的事件。比如立春,新年,冬至,祈雨。
夏朝的岁首在农历元月,那么立春前和新年前,都会有这种仪式。
殷商是一个特别敬畏鬼神,频繁祭祀的朝代,商朝的年首在十二月,也就是在农历十二月的前夕或者前日,会有盛大的祭祀。其中“元亨利贞”,就是指的这种用人头祭祀诸神迎接新年的仪式。显示着当时商朝的盛大和不可侵犯。他们最盛大的逐除仪式,应该是在岁末,而非立春,因为这个国家并非以农业为基础,而是征服其他方国部落,用贸易和征服立国。
那么到了周朝,因为是农耕部落领袖姬昌创建的王朝,岁首定在了有冬至的农历十一月,而则更强调立春对于农业的重要,所以立春前,有一年最盛大的巫祭,称为大傩,京城四个城门,宰*牺牲,树立土牛,以表示寒去春来,有巫师昼夜用仪式驱除灾难,迎接新春,而这些做法也深的民众的拥护,因为强调了春天对于农业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所以这一天,因为有重大的逐除仪式,应该被民间称为除日。这是除去过往不吉,迎接新春的日子。
到了汉朝,汉武帝制定太初历,将一年岁首定在了农历元月一日,和立春间隔不远。迎春和迎年都在同一时间段,所以官方最盛大的迎春迎年仪式,是在农历十二月尾,此时已经不流行使用巫祝,代之的是各种道家仪式,庆祝,那么大年前的这天,就被叫作除日,除夜或者除夕。
此时的除,不再是神祇台阶的含义,还有除旧迎新,岁时转换的含义。
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已经明确点出,大年前的一天,民间就叫“除夕”。“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那么除夕中真正带着古老巫除的仪式,还存在吗?当然存在。
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写,江南地区的民间,腊月八日会举行腊鼓傩祭,驱除鬼神。
而唐朝宫廷当中,大年三十,会有御前侍卫表演驱鬼的傩舞,以应除夕除日之“除”。
除夕,是传统旧年和新年的交接,自古人们都以通宵不眠载歌载舞的方式迎接新年,或者这种夜晚不眠的方式,不仅能体会新年到来的美好,更是一种用人真实的存在和狂欢气息,屏障过往不吉,迎新纳福的最好方式,用饱满的身心除旧。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南梁 · 徐君茜《共内人夜坐守岁诗》
这是南北朝一个家庭,一对夫妻在除夕的守岁。
这一天很是欢乐,一整天都在喝酒。
那酒中,泡着桃仁,被我吃到,桃仁意味着今年会喜生贵子。
而粽子里包着杨梅,酸甜的杨梅,寓意着今年,甜甜蜜蜜。
我们都坐在室内等待新年的到来,晓风吹开了窗帘,守岁的蜡烛烧尽,炭灰化作了灰烬。
我心爱的妻子,一整夜都穿着齐整的新衣,头上钗戴庄严华丽。
她就是在等待新年的太阳,照耀在她的新妆新衣上,哪里会觉得这头饰沉重,她已经熬了一晚上呢?
用郑重而欢快的方式,度过跨年夜,是我们的传统风俗。
要亲眼见证新的一年到来,开启新的时代。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唐 · 张说 岳州《守岁》
在唐朝,湖南还处在尚待开发期,湖南多山,有各种少数民族,他们的迎年活动,快乐而奔放,具有地方特色。
张说是以唐朝宰相贬责到岳阳作刺史。第一次,他领略到湘地过年的特殊狂放。
大年夜,所有的酒杯都被倒上了酒,巨大的庭院中,燃起了冲天的篝火。
人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而在旁边的人,都融入了欢快的歌声和节奏,达到了忘我的地步。
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投入的忘我的快乐,而我忽然感到了伤感。
因为我是被贬谪到这里的官员,就算是快乐的沉浸下去,那么明年呢,明年是否还在这里,还能领略这种盛大的美好?
的确,湘地风俗不同于北方,保留着原始的带着酬神性质的歌舞,男女杂沓,翩翩歌舞,歌声起伏应和,狂放宣泄,将这里的年夜,醉成了不夜天。
它让我想起了少数民族的火把舞,长发舞,以及带着巫舞性质的傩舞,狂欢的氛围卷裹着所有的人,使人沉醉忘形,身心释放。比起长安北地的淳朴厚重,是另外一种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