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饮晨露暮餐菊全诗,黄菊枝头生晓寒全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2:11:18

朝饮晨露暮餐菊全诗,黄菊枝头生晓寒全诗(1)

(作者:崔逢春)

余仲廉诗评(69)

知我空无是禅心

——评余仲廉师兄《禅心诗慧》

作者:能利

朝饮晨露暮餐菊全诗,黄菊枝头生晓寒全诗(2)

(作者:崔逢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知我法皆空是菩提。余仲廉师兄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出版多部文集诗集。其中诗集《六根弦音》中有一首是《禅心诗慧》,他邀我写一篇诗评。我以前亦喜欢舞笔弄墨,近些年来观文若须弥,章如大海,所以犹豫再三。时隔近两年,余师兄又对我说,《六根弦音》其它五根都有人写了诗评,并且每根都有多篇评论,唯独《禅心诗慧》无评论。余师兄告诉我,虽然有些人要写,但因不是佛门弟子而被他拒绝了;现在《六根弦音》已经到了出版社的二审阶段了,还是要辛苦我写一篇。

我与余师兄相识于武汉大学哲学院,都是读哲学博士研究生班的同学,均师从彭富春教授学研美学。记得在武汉大学读博士时,我是唯一的僧人学生,刚开始与其他同学不熟故交流亦少。有一天课间休息,余师兄突然找到我,跟我辩论,当时我还不知他的名字。他跟我讨论一个佛教的悖论:如果佛是万能万知的,那么众生的一切修行皆在佛的所知中,这意味着众生的修行都是有定数的、没有改变的,或者说众生的一切改变对于佛来说其实没有改变,但这与佛教讲修行改变现在与未来的说法是矛盾的;如果众生的修行是有改变的、是有用的,那么佛就不是万能万知的。我当时就十分吃惊,一个俗人居然能悟到这么深的道理,甚至比许多出家僧人悟的都深许多,这个人不一般。我当时跟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这个问题是在众生的层面讲的(佛教说为俗谛),如果要真正悟出此悖论,必须跳出三界、六道与五行,多读多悟《金刚经》,用真谛(解脱者佛菩萨的境界)来观之。譬如梦中之梦,梦梦循环,永远是梦(俗谛),如何脱梦,须当体空四相(真谛)。从此我便对余师兄印象十分深刻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也。讨论完毕后,余师兄还专门写了一篇讨论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文章《读佛经观大千世界——解读三世因果》,由此可见他与佛结缘颇深。

与余师兄相识至今已有近二十年了,我观他为人与思想,虽不是僧侣,却胜似僧侣,因为他虽然迎来送往高规格对别人,而自己的衣食住行却甚为简单,如同修行僧侣;他虽不是佛门弟子,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满怀渡人渡己之愿,是无冕之在家菩萨。余师兄天性喜读佛经,好参悟;无论工作是否繁忙和身在何处,他都是日日参禅打坐,坚持精进以修性善为,宁静以自观内心,以证寻我除我尘障,自然时时生慧根、得禅意。此中令我对余师兄最生感佩的是,他能将随时的所思所悟之豁然,以诗词、谒语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三五日之内便会收到他的参悟,有时还会一日数篇,内容的通透常使我非常佩服。

在我与余师兄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不约而同的,他写了一本《行悟人生》,我写了一本《禅悦人生》。这件事被传为佳话,有人把我和余师兄的交往比作佛印与苏东坡之谊。于是我和余师兄也有时相互这样戏称对方,实际上我们俩从内心里和言语行为上都是把佛印法师、东坡居士当作追求崇拜的偶像和交往学习的典范。余师兄知识渊博,胸怀宽广,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帮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常为他人解困脱难;但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简单俭朴,为人谦虚好学。在我俩相互的学习讨论中,他常说我给了他许多启迪,我则认为我受他的启发更多。

三千大千世界,苍穹奇妙无穷。无非因因而生,因因散尽而灭。我与师兄余仲廉因因而结缘,当下还是因因俱增之时,自然而然使我们随欢喜之因与时携进。既然余师兄诗集《六根弦音》中的《禅心诗慧》与我结下了缘,我也应该尽续缘了缘之责。于是,我便开始重温余师兄微信发给我的偈语和诗词,开始阅读《六根弦音》中的《禅心诗慧》篇章。

余师兄的偈语和诗句是他参悟人生、自然、修性、教化等方面的感悟,也是他精进修身养性善悟的进阶过程。佛门中,师父常以阐述修行进阶过程的“牧牛图”来启弟子的慧根,而最常见的“牧牛图”就是临济宗禅师廓庵师远所作的《十牛图》。有趣的是,余师兄在其长诗《牛头山未解之谜》中也描述了一段登山越岭、攀爬岩石、穿越荆棘的据牛迹而寻牛影的过程。因此,我便试着对照着禅师廓庵师远的《十牛图》来解读余师兄的《禅心诗慧》中所包含的修行进阶过程。

第一,寻牛。序曰:“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锋起!”“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芸芸众生有地域之差,佛性却无地域上之别。虽然众生皆有佛性,但有些人的佛性因感官和*的错误引导而被遮蔽了。正因为佛性被遮蔽(失),所以众生才误入了歧途、疏远了自己的本性,才有了炽热的得失之心和如刀锋般生起的是非之念。“你羡我归梦,我瞧你追梦。你言梦我身,我梦你之梦。你笑我狂痴,我为你解梦。三千大世间,哪些不是梦?”(《哪些不是梦》)众生不去寻回被遮蔽的佛性,反而为了权力、*相互争斗,这让诗人感到世界的不真实,如梦幻一般;这种不真实并非指世界的真实本性“空”,而是指太多的*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自然受到虚幻离奇的心念困扰。“穷尽毕生求紫荣,苦其心志追人欲。获得金粟堆成山,能有毫厘随涅履?”(《问人生何所》)穷尽一生去追求荣华富贵、追求*的满足,与寻回佛性、获得般若智慧毫不相关。

朝饮晨露暮餐菊全诗,黄菊枝头生晓寒全诗(3)

(作者:崔逢春)

第二,见迹。序曰:“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如同牛留下的足迹一样,佛经作为觉悟了的人的言行记录,可以为想要寻回佛性的修行者揭示一些智慧或法门。“打坐合十寻法,虫咬蚊叮难忍。心猿意马不羁,煎熬肉身谁悯?见风评雨持否,得陇望蜀可该?皆因愚遮慧根,始终障碍难开。何时智驱霾散,唤醒本源率真。风来与风说话,雨到同雨谈心。白日耕耘劳作,晚眠鼾声言说。心无挂碍所住,不参不悟成佛。”(《读<金刚经>有悟·其二》)通过阅读《金刚经》,诗人悟到欲壑难填、执着于得失等均是因为慧根(佛性)被遮蔽;只要寻回慧根(本源),心自无挂碍,立地成佛。“南海观世音,莲台看尘世。死生老病残,慈发弘悲誓。度尽苦苍民,行之障碍制。不明孽庶黎,贪欲超天际。善本德仁心,叹吁道浅弊。岂能普众施,刹透般灵慧。尽矢可归欤,意悬万千计。只教待机缘,方语由因济。果到熟成时,才堪使法器。性专痴贪嗔,身罹执迷敝。未了自欺根,佛爷亦无蒂。”(《读<观音菩萨传>有感》)《观音菩萨传》虽然不是佛经,但其记录了观世音菩萨得道和普度众生的经历;通过阅读《观音菩萨传》,诗人领悟到如果障蔽于贪嗔痴,不了自欺根和寻回自己的本性,观音菩萨也难救。

第三,见牛。序曰:“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知与众生的动作、运用、施为中均可以悟道,即明了万物的根源都是佛性或道。“人生时往似流水,绕去绕来终向西。哪里如云闲适逸,随风无相入苍藜。”(《观云有感二首·其一》)人生如同流水,绕来绕去始终停住在*上;而不如白云闲适,随风潜入万物无所住。“草木本心明,何求美女倾。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自予青红绿,皆悉显性情。尽得生命意,直至化尘封。”(《自在草木心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佛性,春来繁茂,秋去飘零,一切尽源于生命本性,不为美女而飘摇,亦不为才子而招摇。“荷塘斜渚搭茅舍,陋塌独安避酷暑。碧叶连天摇如心,莲花朵朵观音语。”(《荷塘茅舍观莲》)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像修行者从烦恼尘世超脱进入佛国净土;荷塘里摇曳的莲叶像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而洁净的莲花就像观音菩萨度化世人的佛音。

第四,得牛。序曰:“久埋荒郊,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虽然寻回了佛性,但由于被*遮蔽了很久,其仍存野性,仍留念于色香味声触等外在;想要更加清净,需要时时加以鞭挞。“且将善事尽心做,莫讲付出比谁先。他者恶魔多富贵,吾家行善受熬煎。眼前坏户享欢惬,乃是福功未兑完。疑惑积德属空论,说明慧智被尘牵。”(《命至己求》节选)虽然明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但仍疑于积德之论,惑于恶人做恶事反而富且贵,和自己做善事反而受煎熬不得解脱。“誓求达梵界,身受袈裟僧。槃涅铸金法,除魔救众生。滚尘红日暗,凡庶梦咋成?凭借孱躯状,何容到佛冥?”(《谈何容易否》)虽然偶有机缘参得菩提真相,想要勘破迷障、悟到般若智慧、解救尘世众生,但佛性仍被厚厚的红尘*遮蔽得严严实实的,难以超脱。“刀山火海色空兮,我自初心证菩提。怀抱主持无一念,见相生相去留之。未央如意袈裟衣,则表灵魂尚有泥。修毕今生修转世,无吾无佛与谁齐?”(《未来佛》)即便悟得刀山火海为虚妄、空无,只要未完全觉悟,都表明灵魂仍被世俗*所迷惑。

第五,牧牛。序曰:“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觉悟了,所见、所想、所作便是真实;处于迷惘,所见、所想、所作便是虚妄不实。虽然寻回了佛性,但由于并未完全觉悟,心中仍有迷惘,虚妄不实的念头仍不断产生,因而仍需坚守本心。“心谷若怀杂念遁,红尘万丈谨言行。只须妄自不多事,安了人生无苦情。”(《心的好状态》)只要谨言慎行、不妄作,便能断绝杂念,使人生无悲苦之情。“只消心志虔诚敬,守住夲一念不生。任遇千般烦恼起,能开万障自从横。”(《循善居打坐二首·其二》)只要心志虔诚,守住本心,不产生邪见妄念,便能破开重重迷障,不为烦恼而忧愁。“红尘满荆棘,身处其中矣。心静自安宁,欲绝无所恃。任凭风浪高,稳坐莲花里。利剑寒光凶,奈及我何以?”(《定力》)处于迷惘时,心中会产生红尘荆棘、刀光剑影、风急浪高等虚妄的念头;但只要心静无*、谨守本心佛性,任凭红尘荆棘如何鲜血淋漓、刀光剑影如何寒气逼人、风急浪高如何危险,都无损于自身。

朝饮晨露暮餐菊全诗,黄菊枝头生晓寒全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