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懂《琵琶行》的悲意
(三)第三层悲意:诗人跌宕之悲
白居易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连皇帝都对他十分赞赏,把他招募到自己的身边,可谓风光无限。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时很多的朝廷大臣时时刻刻盼着他出差错,然后找个机会弹劾他。终于,一心为公的他上表请求从严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这种越权上谏(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使他撞到了“枪口”上,一纸贬谪命令将他贬到了“江州”,做一个无事的司马。所以,《琵琶行》后几句,其实是带有白居易本人深深烙印的。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深沉的悲凉和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分析如下:
其一,是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的悲凉。在东京,白居易是享尽荣华富贵,笑看“春江花朝秋月夜”,看尽了这个唐王朝的繁华与热闹,高楼大厦给了他视觉上的极大冲击,美酒给了他物质上的极大享受,而音乐给了他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当然,并不是说白居易是一个声色犬马、贪图享乐的人,而是说在这个地方他“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是,在江州这个地方呢?荒僻,人烟稀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无聊,乐声难觅(“终岁不闻丝竹声”)。就好像一个爱好创造、爱好音乐的人瞬间耳聋了一样,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凉吗?
其二,是从朝廷重臣到“九品芝麻官”的凄凉。白居易担任的最高官职为太子少傅和刑部尚书,可以说他实现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理想。被贬之后,他远离了权力中心,过的是闲人的生活,那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权力牺牲品的凄凉,那种“蕙兰不采,无异蓬蒿”的无人赏识的悲痛,就像一根根针一样刺痛白居易的内心世界,所以他才喊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与歌女的共鸣之意。让人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