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答客诮》诗中写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诗意为: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为什么不是大丈夫?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呢。
是啊,古往今来,不论文人雅士,还是英雄豪杰,对自己的孩子无不充满着绵绵爱意。作为父亲,他们写下了许多“示儿诗”“与子诗”,表达舐犊之情、拳拳爱怜和殷殷寄托。在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来临之际,品读这些饱含深情、寄予厚望的诗句,让我们不由唏嘘不已,为之动容。
东晋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膝下有五子,却不似老陶那般聪慧通灵,个个愚笨且刁顽,他写了一首《责子》诗来教训儿子们,诗曰: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得平白如话,作为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能看得明白。老陶以风趣幽默的口吻,把五个儿子数落个遍,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骂归骂,终究是恨铁不成钢,流露出诗人对儿子们爱之切、情之深。其实,陶渊明不但“责子”,也“责己”。晚年时,老陶恐时日不多,曾给儿子们写过一封家书《与子俨等疏》,说自己不擅官场,又种不好田地,没有养家糊口的本事,让孩子们在饥寒交迫中长大,很是愧疚,此乃一片拳拳的爱子之心哪!
诗圣杜甫最喜欢次子宗武,当看到二儿子习诗作文,颇有进步时,兴奋之际写下了这首《又示宗武》: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诗中的“紫罗囊”,是指东晋谢玄少年时喜欢佩戴紫罗囊,他的叔叔谢安看见了,认为是崇尚奢华的坏习气,谢玄就将紫罗囊摘下烧掉了。诗中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不希望儿子像父辈的样子,写诗寄托自己的希冀: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在这首《骄儿诗》中,诗人用自己悲剧的人生告诫儿子,一定要学习兵法,弃文从武,最好做个“帝王师”,才能有所建树。
唐末词人韦庄给小女的诗写得精短而有情趣,诗曰: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与小女》
该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北宋大文人苏轼给儿子的诗则写得意味深长,他在《洗儿戏作》中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此子为苏东坡与所宠爱的侍妾王朝云所生,取名“遁”,并作此诗。虽是“戏作”,却也道出真情实意:儿子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管他什么“公卿”不“公卿”!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多产诗人,一生潜心读书写作,著述颇丰。他的“示子诗”有很多首,仅就诗题来看,《剑南诗稿》保留了70首,而从内容着眼,这类“示子诗”则更多,达200首之余。我们耳熟能详的即是《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教导孩子们:做学问没有机巧可取,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更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生活实践中加深认识,运用自如。这种教子方法、为学之道,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陆游最为悲壮的“示子诗”,是为千古绝唱《示儿》:
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这种坚定信念、乐观精神和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怀,永远激励和感召着后人。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才子郑板桥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贫至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却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题《为二女适袁氏者作》一诗共赠: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真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