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3:50:30

苏州韩衙庄西起桃花桥路,东至廖家巷。巷长299米,宽2.4米。

韩衙庄巷名典故,明朝隆庆年间进士韩世能的旧居,故其名。

韩衙庄是否会纳入桃花坞三期的改造范围,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这么一条没有深宅大院又没有控制建筑的巷子,就是拆了也无可厚非。

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1)

韩衙庄

但是,悄悄地撩开这条巷子的历史,竟然发现也有着流光溢彩的光芒。

我想即便将来这条巷子换了容颜,也应竖个铭牌纪念巷子里曾经的过往,让巷子里的文脉汇入了城市的文化底蕴,让这片土地依旧文采奕奕。

二朝二位进士从这条巷子里走向历史的潮头。

范成大(1126—1193),南宋绍兴年间进士,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2)

范成大雕像

提到范成大的故居,大家都会指向石湖,仿佛诗人住的地方就应该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其实不然,范成大的石湖寓所,是范成大在53岁时辞官后,带着一生的积蓄,寻觅到的归隐之地,其建筑屋舍和日常生活的成本,要远高于生活在苏州城里深院大宅中的支出。

范成大,青少年阶段生活极为不易,父母早亡,他要抚养弟妹。其艰辛我们可以从他的诗句中可窥一斑;“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倘若没有真切的生活感受,那来这般惊魂之句。

今韩衙庄南,打线场北,是范成大祖房“范村”所在。虽然具体地址不能确定,但大致位置不会错。也就是说八百多年前,有个叫范成大的少年,曾生活在这里。我想当时看上去也是个普通的小孩吧。是啊,年轻就是有着无限的可能。

韩世能(1528~1598)明朝隆庆年间进士,苏州人。官至礼部左侍郎、书画鉴藏名家。

韩世能虽然没有范成大那样高大的成就,但也属人杰了。 韩世能,长期任官京师,位至翰林学士,是明末大书画家、大鉴藏家董其昌的老师。韩世能鉴藏书画独具慧眼,是当时收藏界塔顶级别的大家。

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3)

韩逢禧跋韩世能《临黄庭内景经》卷,明,上海博物馆藏

韩世能当年藏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职贡图》、王维《辋川图》、李思训《海天落照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都是艺术价值极顶的名品。

遗憾的是韩世能的长子韩逢禧,没有子承父业,韩世能在世的收藏,多在他手中流失。

韩衙庄折扇公所。

苏州制扇工艺,到了现代、当代,随着实用性的减弱,曝光度也弱了。其实,苏州的制扇工艺跟苏州刺绣、苏式玉雕等其它工艺一样优秀,一样巧夺天工。

苏州制扇工艺始于何时,现难以考证。自晋到宋,苏州制扇子工艺已相当成熟了。至明、清二朝,苏州制扇的工艺和数量都达到了鼎盛。制扇的名匠辈出,各怀绝技。

明代后叶,苏州成了全国的制扇中心,苏州折扇成为了皇家钦定的贡品。

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4)

苏州博物馆馆藏折扇

当时的制扇业集中在桃花坞附近。同治年间,在韩衙庄成立了折扇业公所。民国期间,折扇业改组了行会组织,一拆为三:在韩衙庄三圣堂设立“扇骨公所”,在后新街设立“扇面公所”,在龙兴桥龙兴寺设立“雕边公所”。但凡在苏州从事折扇生产经营的人和组织都要入会并缴纳相应的会费。公所行头由各扇庄老板轮流担任,并立世谱。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正节(关帝华诞),六月中旬和九月十三为副节,同业成员休假聚于公所内,办酒席,唱“堂名”。公所还筹集公益,划三圣堂北几亩地为同业“义冢地”。

范成大故居,南宋诗人范成大故居(5)

韩衙庄26号的三圣堂扇骨公所旧址

至今,韩衙庄26号的三圣堂扇骨公所旧址仍在,只是面目全非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