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字全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3:20:41


28、《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一首诗作为1955年,记录了游历杭州莫干山的一程。

“跃、才、又”几个字的连接,表明了途中的畅快之意和愉悦之情,语句轻快、诗味盎然。整首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见清新自然,能感到诗人的游历之程余兴未尽,给人明媚的诗意享受。

激扬文字全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9)


29、《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是*在1961年赠给一位李的女机要员的诗,那时周边环境复杂,我们加强了对民兵的训练。在一天早上,女机要员去给*送文件时,*问她有没有参加民兵,她回答说参加了,并从自己的笔记本里拿出了训练时的照片。*很高兴,当即在一本小册子的空白处写下了这首诗送给女机要员,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

这首诗勾画了女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时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不困守于传统的女性形象,焕发出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对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进行了高度颂扬,诗意自然流畅、形神兼备。

激扬文字全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0)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和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天夜里,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第三*军率先占领南京,*得知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七律由上至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浓重的笔墨渲染出百万将士渡江的雄伟场面,描绘出了进军时排山倒海,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浩荡场面,体现了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虽然我们不在现场,却犹如身临其境,似乎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不禁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丈。

颔联赞颂了解放南京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抒发了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也是对几十年坚持不懈努力奋战的感慨,如今终于可以告慰前辈英烈,一吐胸中快意,实在慷慨激昂。

颈联则从激动的心情中走出来,冷静的表示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要正视当前的形势,吸取楚霸王项羽的惨痛教训,不可骄傲自满,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体现了诗人洞察古今、果敢英武的领袖风范。

尾联通过对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变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必然规律,要成功就要行天下之正道,将诗情与哲理进行了完美结合,令人深思。

激扬文字全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1)


31、《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壮举——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诗正是*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的途中。诗中以多个实例总结了长征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热情赞扬了红军不惧难关、通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万水千山的远征艰辛,我们“等闲”视之,表达了对困难和敌人的蔑视,充分体现了战士们从容不迫的大无畏精神。

面对着雄伟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诗人眼中,它们腾起的不过是“细浪”,磅礴落下的不过是“泥丸”,以这种夸张的对比手法,反衬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下句的一“暖”一“寒”则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冰冷的江水似乎也变得温暖了,以及飞夺泸定桥这一战事的艰苦激烈——铁索高悬、寒意森森。

最后,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曾经的艰难困苦顷刻间烟消云散,不值一提,也正是他们英勇顽强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思想,最终赢来了“开颜”的欢笑。

整首诗写的轻松豪迈、气度不凡,满载着拨开黑暗迷雾,迎来胜利曙光的喜悦心情,又有着傲视山河的夺人气势,足见诗人的辽阔胸怀。

激扬文字全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2)

上一页45678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