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家又处于隐居状态,他们又不能靠自己的知识挣钱,所以每天就只能够种地。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在父亲归隐以后,也只能被迫跟着父亲一块儿天天早出晚归的种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算得上是阶级倒退。陶氏家族的长辈们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才让他们基本上达到了寒门的水平。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算得上是书香世家。
但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却直接带着孩子们归隐田园,天天种地生活。这不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
最后的结果就是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成了大器。陶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名气,但却没有什么地位和影响力。
到陶渊明晚年的时候,他自己都是穷困潦倒,还要经常接受朋友们的救济,才能勉强度日。比如说他有一个朋友叫做颜延之。
在陶渊明已经隐居了19年的时候,颜延之在地方上当太守。而他与陶渊明的关系非常好,知道自己的朋友生活窘迫,还主动掏钱帮助陶渊明付酒钱饭钱。
在陶渊明人生中的最后几年,基本上都是穷苦度日。甚至有传闻称,陶渊明是在公元427年,也就是他63岁的时候,是活生生饿死的。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
那么陶渊明明明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为什么最后却混的那么惨呢?
二、 陶渊明并不受重视在陶渊明年轻的时候,他并不像后来那么颓废和躺平。实际上,陶渊明这种出生于官宦人家的子弟,小时候是有梦想的。
按照史书的记载来看,在陶渊明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熟读儒家经典。并且很有志向,不愿意和俗流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