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拍过一部名为《摩托车大军回家过年》的纪录片。
在纪录片里,记者采访了一对90后夫妻:
“为啥要选择骑摩托车回家啊?”“坐火车来回要2000多,骑摩托车却只要600多,省下的一千多可以给孩子交学费......”
浓重的河南口音,略带羞涩的质朴,道出了生活的不易。
为了赶时间,天还未亮他们就开始出发,路上饿了就随便吃点面包或者泡面,晚上选最便宜的旅店住宿。
寒冬难耐,更何况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骑着摩托车狂奔几天。
但是他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尽量将花费控制到最低。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既然如此辛苦,在外面过年不也一样吗?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呢?
有个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近乎于宗教般的虔诚,像一个仪式一样,在神州大地上周而复始地上演。
对于背井离乡的人而言,不管所处的城市有多繁华,家乡永远都是最思念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乡音,有盼着我们回家的亲人。
所以,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节日,在这一天可以好好陪伴家人,陪伴年迈的父母。
其实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可以用分秒来计算。
曾看过一个催泪广告:
儿子打电话说要回家过年,电话那边的父母激动得连连点头,还特意在日历上圈出了日期。
原本一家团圆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可儿子却发现父亲有个异常的举动——他手里攥着个秒表,时不时地就看看时间,然后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不管是吃饭时,还是儿子给父亲按揉肩膀时,甚至在爷俩聊天时,父亲总是有意识地拿起秒表看时间。
儿子忧虑极了。
他担心父亲是不是病了,就赶忙去上网查了很多关于“老年强迫症”的资料。
直到有一天,父亲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儿子悄悄走过去,从父亲手里拿出了那个记录本,打开一看,瞬间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