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上闻淮阴侯(韩信)诛,拜丞相何为相国…令都尉一人卒五百卫相国…”
韩信之死,是否有刘邦的命令不得而知,但从这一则记载来看,是萧何*死韩信以后,被刘邦拜为相国,可谓是感激萧何不已。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刚从项羽阵营投奔到刘邦阵营的时候,韩信并没有受到重用,于刘邦被封蜀汉地区时同其他将领一起逃跑。当时,萧何极为器重韩信的才华,所以急忙离开汉营去追韩信,没有给刘邦打报告,让刘邦认为萧何也逃跑了。
等萧何回来的时候,刘邦气得哭笑不得,看着萧何如此器重韩信,他也开始将目光关注到韩信的身上。正因为这一件事,韩信在后来才成功地被刘邦拜将,造就许多军事奇迹。
然而,帮助刘邦打得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清算昔日的战将,韩信作为汉营最有才华和成就的将领,首当其冲。在刘邦下手之前,萧何首先对韩信下手,让刘邦感激不已。事成以后,刘邦将500名士兵派去保护萧何,但一位瓜农却说萧何即将大难临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统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关系不错,才华也互有所长。萧何善于理财和治理民生,是刘邦获得源源不断的军费的重要的帮手;韩信善于统兵,创造许多军事奇迹,将项羽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溃不成军;张良善于提供策略,帮助刘邦做战略规划和解决一些小的麻烦,世之名的公关先祖。
与他们三位相比,刘邦一无所长,但就算是如此,也能稳稳地打天下,可谓是一个奇事。建立汉朝后,刘邦先是整顿朝纲,后清除异姓王势力,提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集权方针,确保刘姓牢牢掌握政权。
这一过程中,韩信首当其冲。在刘邦还未取得天下以前,韩信就已经逐渐地表现出“功高盖主”和“对主无礼”,强行向还是汉王时的刘邦索要齐王爵位,刘邦为此恼怒不已,而吕后则将其记在心上。
天下局势消稳定以后,吕后的清除计划开始。萧何也看到了局势的发展,积极对同吕后联系,何某把韩信骗到长乐宫中*死。
韩信死后, 吕后对萧何大为赞赏,在外面征战的刘邦则传回旨意,特别嘉奖萧何。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将作为丞相的萧何封为相国,派一个都尉和五百名士兵作为他的贴身侍卫。
对于这部分的解读,许多人认为,萧何是*了韩信以后,才得到的封赏。那么,将自己极为器重的人*死,会不会也引起刘邦的质疑?
萧何为什么要*韩信?说实话,韩信在军队中的威望比刘邦还高。在《史记》中就有一段韩信和刘邦的对话,韩信认为自己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但刘邦顶多只能带几万人,后韩信又补充说,刘邦可以带领天下所有的将领,是统一天下的英主。因为这一句话,韩信才保住性命。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邦不得不紧紧地握住韩信,一旦韩信反叛,那将是致命性的打击。毕竟,可以成功地击溃项羽,其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韩信,而不是刘邦。
尽管早就有*韩信的心,但刘邦并不敢这么做,更不想背*死韩信的黑锅,所以只能静观局势的发展。从他颁布“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诏令来看,就已经明确的表明,韩信非*不可,但自己又不能动手,只能等着有人动手。
信号已经如此明显,作为刘邦亲密战友的萧何不可能什么都没有看到,为确保刘邦意图的准确性,他特别找到吕后确认,得到吕后的肯定以后,才对韩信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