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1 16:45:56

诗歌创作需要一定的技巧,有些简单的修辞手段比较容易掌握,而水平更高的作者则善于运用典故。所谓典故,就是古籍中的词语和名句,或是古代的一些故事与传说。

精妙地运用典故,可以让文字凝炼,语意委婉。同时典故运用娴熟,说明作者阅读广泛、底蕴深厚,才能在创作过程中信手拈来,又可融会贯通。

所以无论是欣赏或写作,对于古典诗词中的众多典故必须熟悉和掌握,才能深刻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以及字里行间融入的情感。下面分享唐代窦牟的两首七绝,典故众多,却自然流畅,读完增长了许多知识。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1)

奉诚园闻笛

唐代 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窦牟,字贻周,扶风( 陕西风翔县)人,唐代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窦牟一生曾多次参与军幕,在职时以慎法宽惠著称。诗人晚年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的幕府中供职,因卢骄纵跋扈,故而退隐洛阳。其诗文品行,为当时人所重。

奉诚园”,地点在长安,原是马燧的园苑。马燧是大历、建中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多次挽救危局,因功被封为平郡王。但是唐德宗一直对他非常猜忌,本诗是诗人凭吊废园遗迹时的感叹,反映了唐代君臣之间的尖锐矛盾。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2)

前两句连续化用典故,“朱缨”引自春秋时的一个故事。楚庄王曾经大宴群臣,大家正踌踌交错之时,忽然蜡烛灭了,有人就乘着酒兴,牵拉一位美人的衣服。美人急中生智,立刻扯断其人之缨(系冠的带子),并将此事告诉大王。庄王却宽厚仁慈,下令群臣都扯断自己的冠缨,然后重新点燃蜡烛。

锦茵”化用汉代宰相丙吉的传说,有一次他的车夫在车上呕吐,周围的人们要斥逐这位车夫。丙吉却说他只不过污了车茵(脚垫),大家不要因为这一点小的过失而责备他。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歌颂主人公马燧为人宽容,富有远见。

次句抒写作者的感慨,“欲披荒草访遗尘”。如今那里的遗址已满目荒凉,实在是不忍目睹,令人倍感伤怀。作者通过首句的回忆,又与荒草进行对比,可谓技法高超。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3)

后两句继续运用典故,“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三国鼎立时,魏国的曹植在邺(河南临漳)修建西园,并和建安诸诗人一起宴游,后来那里却逐渐变得荒废。当初参与其会的才子刘桢重至旧地,曾感怀作诗,并伤心落泪。

晋代的才子向秀和嵇康、吕安友善,后来嵇、吕二人都被司马氏*害。向秀西归之后,经过嵇康的旧居,忽然听到有人吹笛,笛声悠扬。他因此想起过去的游宴之乐,创作了著名的《思旧赋》。

这两句描写诗人怀旧伤今的悲痛,并通过“西园泪、山阳笛”的故事,委婉地表达出对马燧的同情和叹惋之意。全文用典精妙,如盐入水,毫无痕迹,值得称赞。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4)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作者的舍弟窦庠从小勤奋读书,可是由于时运不济,科考中不幸落榜。不过他又被州府的长官看重,打算征辟他担任幕府。诗人为其送别时感觉依依不舍,于是赋诗相赠。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5)

首句化用王粲的典故,魏晋才子王粲年少有为,17岁时曾被授予黄门侍郎的职务,可是他为了躲避战乱,却没有前去就职,反而来到江东,投奔荆州刺史刘表。作者把舍弟比作王粲,委婉地夸奖他才华卓越。

次句引用“郤诜”的故事,郤诜博学多识,他曾被任命为雍州刺史,晋武帝司马炎还亲自为其送行。郤诜曾自信地说,自己举贤良对策当属天下第一,就像桂林之一枝,又仿佛昆山之片玉。诗人惋惜自己的舍弟没有蟾宫折桂,让他无颜面对先贤。

欲披荒草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6)

后两句再次引用商山四皓的传说,“园公”就是这四位老人中的一位。他没有姓名,人称东园公。他们曾辅助过汉高祖刘邦,等到天下太平时,几位老者却不愿接受封赏,宁愿隐居山林。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这两句作者是安慰舍弟,不要太过着急,小心愁白了头发。其实成为一位隐者也很好,不要随身携带官印,也可少了很多应酬,更能远离无数烦忧。作者在全篇多处用典,情感真挚,自然流畅,表达出对舍弟的关切之情,令人赞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