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翻译,蜀王本纪原文阅读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07:43:33

《蜀王本纪》为历代蜀王传记,据传是西汉末年扬雄所作,但这本书在《汉书·艺文志》中并无记载。《隋书》及新旧《唐书》把《蜀王本纪》归结到地理类书籍中,认为是记录蜀中地区掌故的地方志书,与正史中所记载的《蜀王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写作“记”。

蜀王本纪翻译,蜀王本纪原文阅读(1)

《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主要记述了秦以前古蜀国历代君王蚕丛、柏濩、鱼凫、望帝、开明帝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关于望帝杜宇、开明帝鳖灵和五丁力士的传说故事,凄美动人,在历史上广为流传。《蜀王本纪》把历史和幻想成分结合起来,虚构成传奇色彩极浓的情节故事,还介绍了蜀地奇丽独特的风物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这本书的感染力和艺术美。

《蜀王本纪》中这五个帝王的名称分别是:蚕丛、折权(伯雍)、鱼易(鱼尾)、俾明、开明。也有学者认为《蜀王本纪》里的杜宇就是大禹,柏灌就是伯鲧,鳖灵就是启。

《蜀王本纪》对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虽然《蜀王本纪》在《汉书·艺文志》中并无记载,但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均有相关记录,且在晋、唐、宋代的文人著述中,《蜀王本纪》常被引用,皆称扬雄所作。《蜀王本纪》是了解和研究古蜀历史的一部重要文献史料,其对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丰富了神话人物形象:《蜀王本纪》中有关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人物的记载,这些记载虽然简略,却为了解和探讨古蜀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丰富性和多样性。

- 推动了神话故事传播:《蜀王本纪》中记述的古蜀传说,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如张衡《思玄赋》、左思《蜀都赋》、李白《蜀道难》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的传播和发展。

总之,《蜀王本纪》是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发展中的重要文献之一,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古蜀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故事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

《蜀王本纪》一些具体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蜀王本纪》中记载,杜宇从天而降,降落到一个叫朱提的地方,也就是现今的四川省宜宾市。同时,在蜀国境内的一口水井里,钻出一名女子,名叫利。此二人可谓天造地设,两人也就顺理成章,结为夫妻。杜宇更是自立为王,号望帝,他的国都就设在了蜀国的郫。

- 利:从蜀国境内的一口水井里钻出的一名女子,后与杜宇结为夫妻,杜宇自立为王,号望帝,其擅长并鼓励农耕,使古蜀国地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 鳖灵:其尸体逆流而上来到望帝所治理的郫地,复活后自称“鳖灵”,来自江水下游的荆地。望帝得知后让人带鳖灵去见他,一番交谈之后望帝认为此人非同一般,当即决定留下并重用他。后一场浩大的洪水来临,鳖灵带领人们打通玉垒山脚、利用决口疏导汹涌的洪水,很快就平息了水患。

-《蜀王本纪》里的“柏灌”就是伯鲧,传说中是大禹的父亲。有些版本中写作伯雍、折权(实际应该是“搏权”),“灌、雍、权”的发音都是“gun”,和“鲧”同音,所以那几个名字实际都指伯鲧。《山海经·海内经》和《路史》中都有记载,鲧应该是颛顼的孙子。即:黄帝——昌意——颛顼——骆明——鲧。

- 鱼凫是古蜀国的第三代君主,他来自岷山地区,善于养蚕,传说他教会了人们养蚕和纺织技术。根据《华阳国志》记载,蚕丛“目纵”,即他的眼睛向外突出,这可能是对蚕丛形象的一种夸张描述。

蚕丛、柏砱和鱼凫三代都被认为具有神性,他们的寿命非常长,被称为“神化不死”。这种说法可能反映了古蜀人对他们祖先的崇拜和神化观念。

- 望帝杜宇,教导人民种植庄稼,时常叮嘱大家要抓紧天时季节,不要耽误了田里的生产。那时蜀国水灾时有发生,望帝任命鳖灵为蜀国的宰相,鳖灵带领人民凿开巫山,使壅塞的水流通过巫峡,奔流到夔门以外的大江里去,将洪水的灾患平息了。望帝因为鳖灵治水有功,自愿将王位禅让给他,鳖灵接受了王位,号称开明帝,又号丛帝。望帝本人却跑到西山去隐居起来。望帝在西山隐居没多久,听到一些对他的名誉有很大损伤的谣言,谣言说正当鳖灵到外面去治水的时候,望帝却在家里和他的妻子私通,鳖灵治水回来,望帝自己感到羞惭,这才把王位禅让给鳖灵,跑去隐居起来。一番光明磊落的心意反而被当作是卑鄙龌龊的念头,这使得隐居在山林中的望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这么郁悒愁闷地死在深山穷谷里。他死了以后,他的魂灵化作了一只鸟,就是杜鹃,也叫杜宇。整天一声声悲哀地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直到它的口里流出鲜血。

-《蜀王本纪》中五丁力士的传说故事:

秦惠王想讨伐蜀国,但通往蜀国的道路艰险,于是他派人告诉蜀王说:“我们秦国有五头金牛,金牛非常漂亮,所以希望能送给大王。”

蜀王听后,就派五丁力士去凿山开路,想把金牛运回蜀国。结果力士们开出一条“金牛路”,打算把五头石牛运回了蜀国。

秦惠王见计谋成功,又派使者去对蜀王说:“对于金牛的事情我们大王感到非常抱歉,为了表达歉意,秦国愿意向蜀王进献五位天仙美女。”蜀王听说有美女送来,不禁心花怒放,马上派五丁力士再去秦国把美女接回来。

五丁力士自从上次开路运金牛时受了欺骗,就非常痛恨秦王,他们很不愿去,可是王命难违,不得不去。在迎美女回来的路上,经过梓潼这个地方时忽然看见一条大蛇正向一个山洞钻去。力士当中的一个赶紧跑上前去拉住了蛇的尾巴,想把蛇拖出来*死为民除害。但那条蛇太大了,一个人拖不动,于是其他四个力士赶去帮忙,他们一边拖一边大声呐喊,声音响震山谷。僵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把大蛇一点儿一点儿地从山洞里拖了出来。五兄弟正高兴,只听一声巨响,大山崩塌下来,五丁力士被埋在了山下。

故事的结局是,入蜀的“大道”已然铺好,秦惠王又施以手段害死了五丁力士,随后轻而易举将蜀军歼灭,古蜀国自此亡国。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主要来自古代文献和传说,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来证实其真实性。对于古蜀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仍需要通过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和探究。

取材《蜀王本纪》的经典名句

“不如归去无人听,几个朝衣出蜀来”是《蜀王本纪》中的经典名句,出自宋代易士达的《杜鹃二首》。其全文为:“一自连云栈道开,杜鹃啼血溅莓苔。不如归去无人听,几个朝衣出蜀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自从连云栈道开通后,杜鹃便开始啼血,鲜血溅到了青苔上。但杜鹃的啼鸣声并没有人倾听,又有几个官员愿意离开蜀地呢?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

《蜀王本纪》对现代蜀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蜀王本纪》对现代蜀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文化认同和自豪感:《蜀王本纪》中记载的蜀地先王和历史传说,是蜀地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建立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并促进对蜀地独特文化传统的传承。

- 旅游和文化产业:《蜀王本纪》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灵感来源。例如,相关的景点、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可以以《蜀王本纪》为主题,吸引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艺术和文学创作:《蜀王本纪》中的故事和形象常常被艺术家和文学家引用和创作。这可以激发当地艺术和文学的创作活力,丰富文化多样性。

-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蜀王本纪》中可能体现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传承和弘扬,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引导产生影响。

- 地方文化特色的塑造:《蜀王本纪》中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可以被融入到现代蜀地的文化建设中,塑造地方文化的独特特色和品牌。

通过对《蜀王本纪》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为现代蜀地的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独特的文化遗产 你有没有去过蜀地旅游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