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考试试卷语文有答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09:20:30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你和朋友小新参加了学校开展的“走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研学活动,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了解节日故事,推动文化传播
【材料一】一年一度的扫墓仪式可以增强中国人的感思意识。终追远,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形成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不仅有利于孝道亲情的弘扬,还可突醒整个家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显然这对于促进家族乃至民族团结,增强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清明节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有许多节日,但专门用来亲近自然的,清明恐怕是唯一的。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xié亲带友踏青游玩,享受到更多亲情与快乐的同时,也能体会来自大自然的那种美好。这些活动无疑会激发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不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越南、韩国、朝鲜、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共同节日。随着近百年来的移民,清明甚至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华人的共同节日。hóng扬这一传统节日,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给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
A.chēn mǐn 携 宏 B.chēn miǎn 隽 弘

C.shèn miǎn 携 弘 D.shèn mǐn 携 宏

1.C

2.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兴”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颂”三种表现手法。

B.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示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清明既属于“二十四节气”,又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C.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以“居士”命名,如辛弃疾号“稼轩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D.《送东阳马生序》中“加冠”表示男子二十岁。古文中“始龀”“垂髫”等都是用来表示年龄的。

2.A【解析】A.“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故选A。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保护清明节的意义。(3分)
【环节二】挖据节日内通,传承民族精神

3.【答案】①增强感恩意识,弘扬孝道亲情,唤醒文化记忆,增进民族团结;②亲近自然,热爱自然;③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增强各国人民友谊。(意近即可)

4.某同学发表了《时光不老,屈原水存》的演说,讲稿中存在语病和标点符号应用不恰当的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①“长太息以挎涕分,哀民生之多艰。”②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中华大地。③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屈原,不仅要培养他那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更要学习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④作为时代少年,我们应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能回报父母、师长、无愧于社会的人。

第( )句存在语病,修改意见: (2分)
( )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2分)
4.③修改意见:把“不仅”后的内容与“更”后的内容互换位置。(2分)

④修改意见:把“师长”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2分)

【解析】③句是病句,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逐层递进,“培养他那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语意比“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更深一层,把两个句子的位置调换。

④句标点符号有问题,“师长”和“无愧于社会”不是并列关系,所以“师长”后面应该用逗号,不应该用顿号。

5.名著阅读。阅读《儒林外史》,完成下面小题。(6分)
(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同学乙:我笑①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 _。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概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1分)
(2分)
5(1)①严监生(1分)

②才华卓越、蔑视权贵、不慕名利、磊落洒脱(2分)

(2)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明代的吴敬梓深刻细腻地描绘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人性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

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2)B、D【解析】D有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热衷功名,逆来顺受,猥琐懦弱,中举后世故圆滑,没有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6.古诗句积累(8分)
(1)《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愿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 )。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4)古诗辑录时讲求分类,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同学将八年级下册所学古诗文从题材上进行了集句整理,其中人物篇如下:
《卖炭翁》中①“( ),( )。”写出老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小石潭记》中②“( ),( )。”表现作者被石潭环境触发的悲凉感受;

《石壕吏》中③“( ),( )。”表现官吏的豪横姿态;

《关雎》中④“( ),( )。”刻画了男子求而不得的神情姿态;

《马说》中⑤“( ),( )。”表明重要人物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6.(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④“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

和①淮上遇便风

宋·苏舜钦

浩荡清淮②天共流③,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④地,吹入沧溟⑤始自由。

【背景】①友人著有《咏淮上遇顺风》诗。②苏舜钦政治上倾向于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多次上书言政,反遭保守派诬陷。
【注】①和:唱和:②淮:河流名,指淮水;③天共流:水天一色;④喧卑:喧嚣低湿;⑤沧溟:多指大海。
【译文】清澈的淮水浩浩荡荡,好像与天河汇合同流,远风打从万里吹来,吹送着我小小的归舟。黄昏时假如泊舟在喧闹低湿的地方,将令我忧愁。愿长风把我的行舟吹进辽阔的大海,在那儿我才能领受真正的自由。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了自己在大江之上的所见所感,给人以启发。

B.第一句中“浩荡”二字写出水势盛大、水泻千里,“清”字写出水的澄碧。

C.第二句顺承首句,“风送归舟”点了题,写了诗人乘风破浪,驰向远方。

D.第三句中的“愁”字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7.D【解析】D.“愁;是全诗的点晴之笔”错误,本诗的诗眼应是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干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故选D。

8.这首诗的“始”字最值得品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8.【答案】①“才”之意,②诗人在政治失意时也向往大海/自由,写出诗人的对保守仕人的厌烦/蔑视/不愿意与保守仕人同流合污,③也写出诗人对自由/光明/未来的向往,④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岁,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采竹之属。叶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上:指惠大宗、③卒:终究,终于,完毕。④又:安定。
【参考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9.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缘溪行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此乃朕之甲兵也

9.①沿着,顺着、、、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值得、、、④就是
10.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10.①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②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
11.有人说《桃花源记》反映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不可取。你认同吗?为什么?(2分)

11.示例:赞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所以反映的是消极避世的思想。

示例:不赞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2.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析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2.示例:没有战乱。(一)桃花源中的百姓“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这里没有战乱,幸福和乐。(二)唐太宗举“炀帝甲兵足”而亡天下的事例,说明了战争使国家灭亡。只有远离战争,治理好国家,才能使百姓幸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举比人美的记忆力,它的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城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命猎致死,1996一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西对庞大的人口规横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顾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美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13.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13.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A.错误,材料一的第①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是“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不是“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故选A。

14.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一种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14.【答案】示例:打比方,将亚洲象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亚洲象体型庞大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15.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3分)
15.【答案】首先概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的挑战的现状并肯定了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从思想与理念方面介绍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体现的智慧;然后从具体实践与措施方面表现中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表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16.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16.【答案】示例:①国家制定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法律,禁止并惩处盗猎和*戮亚洲象的行为;②国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地建设,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亚洲象的栖息地;③保护亚洲象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基因库。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

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鹤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歌,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果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香,“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桑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⑾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⑿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⒀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⒁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⒂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⒃我迎上去,说:“您好响,您在这里扫地?”

⒄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围绕“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喷赞叹,从正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这篇小说从生活小事入手,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能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17.C【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本项中“正面刻画”的说法错误;故选C。

18、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8.【答案】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19.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2分)

(1)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0.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20.【答案】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一路行来,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与风景,每个人也都会在若有所得或若有所失中奋进前行。一路行来,你是你自己的力量,你是这季节的温馨。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C

2.A【解析】A.“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故选A。

3.【答案】①增强感恩意识,弘扬孝道亲情,唤醒文化记忆,增进民族团结;②亲近自然,热爱自然;③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增强各国人民友谊。(意近即可)

4.③修改意见:把“不仅”后的内容与“更”后的内容互换位置。(2分)

④修改意见:把“师长”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2分)

【解析】③句是病句,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逐层递进,“培养他那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语意比“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更深一层,把两个句子的位置调换。

④句标点符号有问题,“师长”和“无愧于社会”不是并列关系,所以“师长”后面应该用逗号,不应该用顿号。

5(1)①严监生(1分)

②才华卓越、蔑视权贵、不慕名利、磊落洒脱(2分)

(2)D【解析】D有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热衷功名,逆来顺受,猥琐懦弱,中举后世故圆滑,没有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6.(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③“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④“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一)7.D【解析】D.“愁;是全诗的点晴之笔”错误,本诗的诗眼应是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干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故选D。

8.【答案】①“才”之意,②诗人在政治失意时也向往大海/自由,写出诗人的对保守仕人的厌烦/蔑视/不愿意与保守仕人同流合污,③也写出诗人对自由/光明/未来的向往,④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二)9.①沿着,顺着、、、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值得、、、④就是
10.①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②然而隋炀帝的盔甲兵器难道不够吗?他终究丢掉了江山。
11.示例:赞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所以反映的是消极避世的思想。

示例:不赞同。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2.示例:没有战乱。(一)桃花源中的百姓“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这里没有战乱,幸福和乐。(二)唐太宗举“炀帝甲兵足”而亡天下的事例,说明了战争使国家灭亡。只有远离战争,治理好国家,才能使百姓幸福。
【参考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

(三)13.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A.错误,材料一的第①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是“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不是“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故选A。

14.【答案】示例:打比方,将亚洲象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亚洲象体型庞大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15.【答案】首先概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的挑战的现状并肯定了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从思想与理念方面介绍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体现的智慧;然后从具体实践与措施方面表现中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表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16.【答案】示例:①国家制定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法律,禁止并惩处盗猎和*戮亚洲象的行为;②国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地建设,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亚洲象的栖息地;③保护亚洲象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基因库。

(四)17.C【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C第④段写散步的人的啧啧赞叹,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本项中“正面刻画”的说法错误;故选C。

18.【答案】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

19.【答案】(1)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加入书法协会的不屑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

20.【答案】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精神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