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也是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其中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传说故事?
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清明节是由三个节日融合而来的,其中一个就是寒食节。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因宫廷内乱而被迫流亡国外。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伴随在重耳左右。他们一行人在流亡过程中历经艰辛,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某一日,重耳因疾病和饥饿而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在这危急关头,介子推毅然决然地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成汤喂给重耳喝。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复位,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他登基后,对那些曾与他共患难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并没有因此而怨恨,他选择了隐居绵山,与母亲一起过着清贫但宁静的生活。
晋文公得知此事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绵山寻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经躲入深山之中,不愿相见。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竟然下令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身影。
当火势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死去。柳树上面有个洞,介子推在洞里留下了血书,大概意思是:我割肉救你是我的忠心,希望你能做一个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