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本科毕业两年多了,黄子明的德语专业八级证书至今还躺在抽屉里吃灰。
一开始,他以为那本证书能让他的求职之路更顺畅。没想到,它的作用似乎没那么大。
00后的黄子明说,自己所在的德语专业是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小语种专业。所以,给自己定的工作预期不低,目标是国内几家比较出名的外贸企业。结果,简历投出去后,石沉大海。
“数了数,在找工作的两个月里,投递了将近二十份简历,最终只接到两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完就杳无音讯了。”黄子明说,焦急不安的等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小语种专业身份是不是累赘。
“好在有校园招聘会,借助与此,成功应聘上了一家制造业企业,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
图源:图虫创意
在不少人眼里,“同声传译”“外企高管”“年薪百万”等标签是小语种学习者的潜在光环。然而,光环遮蔽了小语种专业的真实处境,每当毕业季时,小语种专业的学子们都要被找工作反复折磨。在豆瓣,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名为“大学后悔学小语种”的成员,高达 3万多人。
投射在高校上。近些年来,小语种专业的光环日渐黯淡,集结小语种专业的外语院校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降低。以高考大省河南省为例,2022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河南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掉落了8万多名。
除此之外,小语种专业的最低位次也在不断向下。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在河南省招收的理工科统招一批最低位次为4531位,到了2022年降至了9163位。
头部外语院校分数线下跌,这些小语种专业的学生离开校门后将面临什么困境?
辉煌时刻
小语种的正式名称为“非通用语种”,本意是指6种联合国通用语种(英、汉、法、俄、西和阿拉伯语)以外的国家语言。但在中国高校招生领域内,大家习惯性将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并归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
以法语为例,法国本土人口不足七千万,但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法语,其中半数以上将法语列为官方使用语言,如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许多非洲国家。
由于使用场景广泛,早在十几年前,法语专业曾一度成为薪酬高、机会多、专业性强和门槛高的“金饭碗”专业,并深受各单位机关、央企国企、新闻媒体、外贸公司及旅游机构等组织的青睐。
2005年,毕业于华南地区一所重点高校的法语专业的刘钧,形容自己恰巧经历了法语专业的“黄金时期”。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法语专业是属于提前批次招生,通过优先录取的方式来保证足够的生源。刘钧已经不太记得具体的录取分数线,但根据他的观察,每当毕业季来临,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是十分抢手的。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图源:图虫创意
“上大学期间,每年都会有国家部委到学校进行考录宣讲,并从遴选优秀小语种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除国家部委外,还有不少央企、民企甚至愿意开出月薪一万元以上的待遇,招聘小语种专业学生。”刘钧说道。
在当时,月薪达到一万元以上是什么水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这意味着,部分小语种毕业生的月收入几近为全国城镇居民的年收入。
这样的炙手可热,还反映在兼职市场。譬如在广交会期间,学小语种的学生在广交会上当外籍采购商翻译,日薪能达到400-800元不等。
“西班牙语学生的薪资待遇是最高的,日薪能达到100美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是810元),其次是俄语、法语翻译,一天分别能赚700元、500元左右。但由于德国人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所以德语翻译需求量较少,许多德语系学生会转去做英文翻译,做一天的翻译也能赚上400元。”刘钧说。
广交会场馆 图源:图虫创意
兼职翻译是很多小语种专业学生踏上职场的第一步。
刘钧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掌握小语种的人才,往往能够帮助外国公司本地化实现盈利增长,因此备受跨国公司的青睐。而在广交会期间,很多学生会通过结识外商代表进而获得该公司的认可,保持长期的合作,“所以很多人在没毕业前就已经收到了对方的‘橄榄枝’”。
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为何能如此受欢迎?探究其背后的因素不难发现,刘钧就读法语专业的这段时间,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的时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总额连续大幅增长,并于2013年达到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日益增长下,站在时代风口的小语种专业,一时间成了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
迈入失意?
随着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高校掀起了一波增设小语种专业的浪潮,风发泉涌。
经历了多年来的学科建设以及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小语种热”的大众浪潮之下,逐渐膨胀。
以法语为例,《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发展报告》指出,到了2018年,全国已有153所大学开设了法语专业,其中属于本科教育为122所。而在2005年,全国仅有59个法语专业教学点。这意味着,十年间教学点翻了一番。
高等院校的扩建、扩招回应了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但这是否就能回应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
“大学的培养方向主要是语言文化科研人才,但是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当前语言文化已经没有之前有优势,不仅有大量的海外留学生会掌握小语种,而且在全球各地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次,语言始终只是工具,社会上的需求都是专业先行的。”黄子明表示。
2018年,黄子明以超出本科重本线近百分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地区一所知名院校的德语专业。他发现,四年学习时间,大部分学生毕业时候还不能用专业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沟通。而在同声传译、高端翻译等更专业的学生面前,小语种本科学历的语言优势也逐渐被弱化。
德国萨克森 图源:图虫创意
在黄子明看来,学好一门语言本身即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就业状况使之变成沉没成本。根据他的了解,德语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销售和运营为主,薪资水平普遍都是6000-8000元/月。教培行业冷却的背景下,大量毕业生涌入销售岗位市场,竞争压力逐步扩大。
BOSS直聘的研究,印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培行业招聘需求量缩减后,2022年,13.4%的小语种毕业生都去做运营/客服类的工作,是在所有职业类型中占比最高的。
稍有不同的是,由于调查群体所学的语言、岗位层级有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运营/客服类的工作的平均月薪能达到12785元。
以黄子明的就业岗位为例,当前,他就职于一家制造业企业,原本是德语区销售,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定岗到了荷比卢区,虽然已取得德语专业八级证书(国内最高水平的德语测试),但这对他的岗位来说毫无优势,他仍然用英语与客户订单对接,基本工资为8500元。
放眼整个社会,在翻译软件逐步多样化、人工智能发展强势的背景下,小语种人被取代的担忧也越来越强。在黄子明看来,按照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如果非要学一门语言,“计算机”语言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新机遇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贯穿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体的案例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群体的经历。纵观当今小语种专业的发展,并没有逐渐冷却,反而变得更有针对性。
202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招收外国语中学推荐报送生专业范围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继续加大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语种专业倾斜力度。
与此同时,2024年起,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继续招收一定数量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安排在英语语种相关专业,其他高校招收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均安排在除英语以外的小语种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培养“小语种 ”复合型人才。
这也表明,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下,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多语种专业人才。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在经济、贸易往来上的深入,以中石油、中石化、中建、中铁等为代表的央企已将业务扩展到各个角落。由于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迫切,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机会外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相关工作。
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码头 图源:图虫创意
丁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5年法语专业毕业后,班上共有5人选择外派去几内亚、多哥、尼日尔、刚果等非洲国家工作。建在非洲的企业多数为国企、央企,有编制且薪酬、工作待遇较好。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年薪一般在18万元,目前我在一家矿服民企工作,不含绩效奖金年收入28万元。”丁悦说,但其实自己的收入算是在法语专生学生的平均水平,某些大矿企或者通讯类公司,同年龄段的收入能达到40万元以上。
除此以外,近年,随着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小语种主播等相关人才成为企业争夺流量的新阵地。有消息报道称,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浙江宁波的企业,开出数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的年薪待遇,招聘熟悉跨境电商的小语种人才。
事实上,近些年来,跨境电商已成为已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连续三年的正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迈向世界各国,实地考察当地市场需求,了解本土跨境电商相关贸易业态。
由此看来,随着外贸发展迈入成熟期,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也将进一步刺激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所涉人物名称,黄子明、刘钧、丁悦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