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是一句常用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一无所知或一无所知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具体来自鲁哀公二十七年的一段记载。那么,“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具体指的是哪三不知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一问三不知”并不是指真的有三个问题不知道答案,而是用“三”来形容多次、多次提问都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在这个成语中,“三”是一个虚数,用来表示多次。所以,我们不能说“三不知”就是指三个不知道的事情,而是指对问题一无所知,无论怎么问都无法得到答案的状态。
那么,具体哪“三不知”呢?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解释,但最常见的一种解释是“不知天、不知地、不知人”。这个解释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原文是“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里,“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无所知,也就是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
“不知天”指的是对事情的背景、起因、环境等一无所知,就像不知道天空的变化一样;“不知地”则是指对事情的具体经过、细节、现状等一无所知,就像不知道地面的情况一样;“不知人”则是指对涉及的人物、人际关系、人性特点等一无所知,就像不知道周围的人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