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翻译,一鼓作气再而三衰的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22:33:35

1、什么是省略句?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句子里有省略成分的现象。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一大难点,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因为前文有提及而省略,或者说作者觉得这样简洁语言是不妨碍读者理解的,这样我们阅读时细心一点,平时多练习积累各种情形,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文言文句子中的哪些成分涉及省略现象。

(1)主语的省略

在省略主语的文言句式中,有的是承接上文省略,有的是呼应下文省略,有的则是在对话中省略。因此在阅读时,要弄清楚前后文的关系再翻译。

例如: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

分析:很明显,这句话里缺少主语,联系上下文可知是“邹忌”,翻译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翻译,一鼓作气再而三衰的翻译(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谓语的省略

文言文中,句子共用同一个谓语的时候,就会出现省略谓语的现象。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翻译: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分析:很明显,这几个短句间,都要使用“鼓”这个动词作谓语,而后面的句子对谓语部分进行了省略,结合上下文,翻译时补充出来即可拿分。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翻译,一鼓作气再而三衰的翻译(2)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宾语,作为动词的被动者,一般会出现在动词后面。在文言文中,动词后搭配的宾语由于前文的提及,简洁语言而省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蔺相如)被君王拜授为上卿。

“拜”这个动词后面应该接一个宾语,拜谁为上卿,由于前一句提及蔺相如功劳很大,衔接紧密,为简洁语言而省略,结合语境,翻译时补充出来“蔺相如被君王拜授为上卿”即可。

(4)介词宾语的省略

介词和宾语搭配形成介宾短语,如现代汉语里的“在教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介词“在”搭配宾语“教室”所形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等词搭配的宾语“之”常常承接上文被省略。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翻译:这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了自己所知道的事。

分析:这句话里的介词“为”就省略了搭配的宾语“之”,“之”也就是代指他们的意思,翻译时补充出来“他们”即可。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翻译,一鼓作气再而三衰的翻译(3)

《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也常被省略。

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翻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分析:这句话里“在黄河以北”的介词“在”和“在黄河以南”的介词“在”都进行了省略。“在”这个现代汉语词,在文言文里往往是以“于”这个字表达出来的,文言文原文补充出来应该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但是,我们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不仅仅是补充,更应该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比如这句话,补充翻译出来“在”,即可拿分。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翻译,一鼓作气再而三衰的翻译(4)

《鸿门宴》

(6)数量词的省略

一般情况下,在数词和中心语之间省略量词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翻译:螃蟹有六(只)腿和两(只)钳子。

分析:这句话里很明显省略了量词“只”,翻译补充出来即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